水源地的选择,对于大中型集中供水而言,关键是确定取水地段的位置与范围;对于小型分散供水而言,则是确定水井的井位。它不仅关系到水源地建设的投资,而且关系到是否能保证水源地长期经济、安全地运转和避免产生各种不良环境地质作用。
水源地选择是在地下水勘查基础上,由有关部门批准后确定的。
(一)集中式供水水源地的选择
进行水源地选择,首先考虑的是能否满足需水量的要求,其次是它的地质环境与利用条件。
1.水源地的水文地质条件
取水地段含水层的富水性与补给条件是地下水水源地的首选条件。因此,应尽可能选择在含水层层数多、厚度大、渗透性强、分布广的地段上取水,如选择冲洪积扇中、上游的沙砾石带和轴部、河流的冲积阶地和高漫滩、冲积平原的古河床、厚度较大的层状与似层状裂隙和岩溶含水层、规模较大的断裂及其他脉状基岩含水带。
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考虑其补给条件。取水地段应有较好的汇水条件,应是可以最大限度拦截区域地下径流的地段或接近补给水源和地下水的排泄区,或能充分夺取各种补给量的地段。例如,在松散岩层分布区,水源地尽量靠近与地下水有密切联系的河流岸边;在基岩地区,应选择在集水条件最好的背斜倾没端、浅埋向斜的核部、区域性阻水界面迎水一侧;在岩溶地区,最好选择在区域地下径流的主要径流带的下游,或靠近排泄区附近。
2.水源地的地质环境(www.xing528.com)
在选择水源地时,要从区域水资源综合平衡观点出发,尽量避免出现新旧水源地之间、工业和农业用水之间、供水与矿山排水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新建水源地应远离原有的取水或排水点,减少互相干扰。
为保证地下水的水质,水源地应远离污染源,选择在远离城市或工矿排污区的上游,应远离已污染(或天然水质不良)的地表水体或含水层的地段,避开易于使水井淤塞、涌沙或水质长期混浊的流沙层或岩溶充填带。在滨海地区,应考虑海水入侵对水质的不良影响,为减少垂向污水渗入的可能性,最好选择在含水层上部有稳定隔水层分布的地段。
此外,水源地应选在不易引起地面沉降、塌陷、地裂等有害工程地质作用的地段上。
3.水源地的经济性、安全性和扩建前景
在满足水量、水质要求的前提下,为节省建设投资,水源地应靠近供水区,少占耕地;为降低取水成本,应选择在地下水浅埋或自流地段;河谷水源地要考虑水井的淹没问题;人工开挖的大口径取水工程,则要考虑井壁的稳固性。当有多个水源地方案可供比较时,未来扩大开采的前景条件也常常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
(二)小型分散式水源地的选择
以上集中式供水水源地的选择原则,对于基岩山区裂隙水小型水源地的选择也基本上是适合的,但在基岩山区,由于地下水分布极不普遍和均匀,水井的布置将主要取决于强含水裂隙带的分布位置。此外,布井地段的地下水位埋深,上游有无较大的补给面积,地下水的汇水条件及夺取开采补给量的条件也是确定基岩山区水井位置时必须考虑的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