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千年文祸(第3版):高启与《上梁文》惨案揭秘》

《三千年文祸(第3版):高启与《上梁文》惨案揭秘》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启死于文字狱,下场尤惨。洪武五年,高启友人魏观出任苏州知府,把高启接进城里朝夕聚谈欢酌。府衙上梁时,依照风俗举行祷祝仪式,请高启写了一篇《上梁文》,内有“虎踞龙蟠”等套语。多疑的明太祖怀疑魏观复宫开泾有异志,便命御史查明题参,魏观因此被诛。高启坐罪腰斩,尸体大卸八块。时为洪武七年,高启仅39岁。据说太祖知道高启作有这首《题宫女图》诗,当时隐忍未发。《上梁文》事起,旧恨加新怒,因而有腰斩肢解的酷刑。

《三千年文祸(第3版):高启与《上梁文》惨案揭秘》

明初文坛上有三位众所仰慕的人物,即宋濂、刘基和高启。宋濂、刘基的主要成就在散文,高启的主要成就在诗歌。三人仕历和地位有差别,但结局都不得好死。宋濂作为“开国文臣之首”,官至侍讲学士,数十年受明太祖礼敬,致仕后却因孙子宋慎名列胡惟庸谋反逆案,以七十高龄安置茂州,途中病死。刘基是太祖的主要谋士,论功不亚于汉初张良,封赏却仅为伯爵(封“诚意伯”),被淮西权贵所抑,悒悒而卒,人们怀疑是胡惟庸把他毒死。高启死于文字狱,下场尤惨。

高启字季迪,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居府城北郭,与王行等人投契,号“北郭十友”,又称“十才子”。高启博学善咏,与杨基、张羽、徐贲齐名,有“吴中四杰”之誉。张士诚据吴称王,广召士人,高启不受笼络,避居吴淞江边的青丘,因号青丘子。洪武初应荐参与修《元史》,授翰林编修,洪武三年擢户部右侍郎。他自陈年少不堪重任,坚辞不受职,归青丘教书度日。他这种不愿合作的政治态度,太祖当然不会无动于衷。可以说,祸根就是从这里埋下的。

洪武五年(1372),高启友人魏观出任苏州知府,把高启接进城里朝夕聚谈欢酌。张士诚当年在苏州称吴王,改府治为王宫,而把知府衙门迁到低洼狭小的都水行司衙门内。太祖平吴,平毁张士诚王宫,府衙却仍在低洼狭小的新址。魏观上任后,自作主张在原址重建府衙,且疏通春秋时吴王阖闾所凿凐塞已久的锦帆泾。府衙上梁时,依照风俗举行祷祝仪式,请高启写了一篇《上梁文》,内有“虎踞龙蟠”等套语。魏观仇家得知,便抠住“虎踞龙蟠”等字句上告,诬称魏观有称王称帝的野心。多疑的明太祖怀疑魏观复宫开泾有异志,便命御史查明题参,魏观因此被诛。高启坐罪腰斩,尸体大卸八块。时为洪武七年(1374),高启仅39岁。

同时被杀的还有王彝。王彝字子常,原籍四川,寓居嘉定,有文名,也被征修《元史》,与魏观、高启相善。魏观做知府时也经常请他写些应时文章,案发后株连罹难。

高启之诛据说还与一首宫体诗有关。那是一首题画诗,即《题宫女图》。诗云:

女奴扶醉踏苍苔,明月西园侍宴回。

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www.xing528.com)

诗是高启在朝修史时所作。传说太祖灭陈友谅后,秘密收纳陈友谅姬妾,被宰相李善长的子侄所窥觇,有所染指,中冓之事暧昧。诗意或许为此而发,最后一句可理解为:宫禁森严,有谁敢来?也可理解为:莫不是有谁来过?不管怎样理解都似乎含有讽刺意味。而且即使不含讽刺,描摹宫廷秘事也是违背礼教的行为。齐梁以后,宫体诗逐渐衰落并成为诗歌的禁区唐朝尚能宽容,宋以下是决不能容忍的。据说太祖知道高启作有这首《题宫女图》诗,当时隐忍未发。《上梁文》事起,旧恨加新怒,因而有腰斩肢解的酷刑

明初因宫体诗得祸的还有监察御史张尚礼。他作了一首《宫怨》诗云:

庭院沉沉昼漏清,闭门春草共愁生。

梦中正得君王宠,却被黄鹂叫一声。

诗意并无讽刺,但因描摹后宫之事而激怒朱元璋,终被下蚕室而死。又礼部侍郎朱同给某宫女题诗,后来此宫女非正常死亡,查出朱同题诗事,朱同赐自尽,凡与此宫女有文字瓜葛的都被处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