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侂胄死后,史弥远执政,解除“伪学之禁”,为赵汝愚平反,褒赠谪死诸臣,博得士大夫好感,所以终宁宗之世没有多少人攻击他。
宁宗崩,理宗嗣位,时有“霅川之变”,是一场宫廷政变。
宁宗晚年,皇子赵询亡故,立宗室子赵贵和为皇子,赐名竑。赵竑对专权的史弥远极为不满,曾指着地图上标示的琼崖,宣称今后要把史弥远贬到那里。史弥远对此又恨又怕,阴谋盘算对策。宁宗崩,史弥远勾结杨皇后立宗室子赵昀为帝(即理宗),本该嗣位的赵竑改封济王。这起瞒天过海的宫廷“调包”事件激怒了江湖义士。宝庆元年(1225)正月,湖州人潘壬、潘丙兄弟把赵竑劫持到湖州官衙,逼他黄袍加身,赵竑不得已而屈从。这次“叛逆”事件很快被官军平息,史弥远派人逼迫赵竑自缢而死,追夺王爵,降封巴陵县公,尸身草草埋葬于当地。湖州有水名霅川(又称霅溪),时人遂称这一事件为“霅川之变”。
“霅川之变”引起舆论关注,士大夫对济王的遭遇寄予同情。正逢朝廷下诏求直言,大理评事胡梦昱便上疏为济王讼冤,请理宗赐予恤典。疏中说:“陛下如果不早日赐予恤典以示友爱,恐怕奸雄将说长道短,敌国将借口入侵。况且死者冤魂不散,怨气累积化为灾变,将来危及国家,祸患无穷。”他还把此疏抄送一份给史弥远,附书责史弥远对理宗开导不力。与此同时,金部员外郎洪咨夔也上疏为济王讼冤,请求赐予恩典。疏中说济王之死不是理宗本意,弦外之音史弥远应负全部责任。史弥远大怒,唆使御史李知孝、梁成大劾胡、洪二人党附“叛逆”。这年九月,胡梦昱被除名、羁管象州;洪咨夔官降二秩,免职放还老家。
同年十一月,起居郎魏了翁和礼部侍郎、直学士院真德秀同时因济王事获罪。魏了翁一再劝理宗追恤济王以平息流言,且为受谪离京的胡梦昱送行,因而被谏议大夫朱端常劾为“欺世盗名,朋邪谤国”,以致罢职,官降三秩,移送靖州居住。真德秀也劝理宗赐予恩典,为济王立嗣,因此被御史莫泽、李知孝、梁成大三人(时号“三凶”)相继论劾,结果真德秀落职罢祠禄。李知孝劾疏真德秀:“节改圣语,缪誊牒示,导信邪说,簧鼓同流”,并请求“其或再有妄言,当追削流窜,以正典刑”。疏文刻印悬榜,传告天下。(《宋史·真德秀传》)梁成大嫌处分过轻,求上绳以流贬重条。理宗说:“孔子不为已甚。”事方罢休。(www.xing528.com)
真德秀、魏了翁是当时名儒,做官有好名声,二人同时被驱出朝堂,史弥远及其徒党得意非常。梁成大给同党写信说:“真德秀是真小人,魏了翁是伪君子,此举大快公论。”
胡梦昱到象州不久,梁成大再攻一疏,于是加重处分,移谪钦州,还没有上路便死于痢疾。时为宝庆二年(1226)九月。
宝庆三年(1227)六月,大理少卿徐暄因致书史弥远为胡梦昱辩护,被劾与胡梦昱通谋,官降三秩,发送象州居住。
绍定四年(1231),郢州通判幸元龙上书史弥远为济王申冤,认为朝廷应为济王治葬、予恤、立嗣,结果被勒令致仕。幸元龙归老家筠州高安(今江西高安)居住,仍关注时事。绍定四年秋,京师发生大火灾,史弥远私宅独无损。幸元龙从家中上书议论此事,愤切吁请杀史弥远以谢天下,籍没其家以救济天下,表示愿断己之头以谢史弥远。来年,幸元龙下世,上书未见反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