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皇十五年以后,朝廷下诏移置义仓于州县,义仓的形态开始发生重大改变,义仓不仅由乡社移置于州县,而且仓谷来源也由“劝课”变为三等税赋。本文拟在掌握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对宋代义仓的设置与运营问题等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对宋代义仓制度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杨芳
作者简介:杨芳,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www.xing528.com)
义仓创设于隋,开皇五年(585年),工部尚书长孙平上奏:“令诸州百姓及军人,劝课当社,共立义仓。收获之日,随其所得,劝课出粟及麦,于当社造仓窖贮之。即委社司,执帐检校,每年收积,勿使损败。若时或不熟,当社有饥馑者,即以此谷赈给。”[1]可知,义仓最初是当社置仓(后世也因此而称之为社仓),义仓谷来源于劝课百姓及军人捐献的粟麦,遇歉收或饥馑时用以赈给,并委社司进行管理,其形态与后世朱熹所创社仓相近。但隋代义仓自创立经营不到十年,即因地主豪绅侵噬,仓谷便被消耗殆尽。开皇十五年(595年)以后,朝廷下诏移置义仓于州县,义仓的形态开始发生重大改变,义仓不仅由乡社移置于州县,而且仓谷来源也由“劝课”变为三等税赋。[2]可以说,形态改变后的义仓,才是后世义仓的起源。[3]义仓之制创设于隋代,经过唐代的发展,成为除常平仓之外又一重要备荒仓种。宋代是义仓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古代备荒仓廪发展的重要阶段。关于宋代义仓,有不少学者从不同方面进行了研究[4],对宋代义仓制度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认识,但是有些问题仍需进一步拓展,譬如义仓的设置及废置原因、义仓谷的来源、义仓的管理与运营等。再者,宋代仓廪史料丰富而芜杂,很多史料还没有被充分利用,如宋、元、明、清时期的地方志中保存了大量宋代仓廪资料,有很大的挖掘价值,却没有引起研究者足够的关注。本文拟在掌握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对宋代义仓的设置与运营问题等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对宋代义仓制度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