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秦安陇城女娲祠,曾有五次迁建,现有娲皇宫,历史悠久

秦安陇城女娲祠,曾有五次迁建,现有娲皇宫,历史悠久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女娲祠位于今陇城城南侧,主要建筑有“娲皇宫”和“女娲祠门牌”。在今秦安陇城一带有女娲洞、女娲潭、女娲台等遗迹,表明上古时期在这一带有先民曾经生活。女娲祠历经沧桑,先后经过五次迁建。1988年,陇城地方民众自愿捐资,在原址又重新建起了一座雄伟的女娲大殿,名曰“娲皇宫”。女娲祠内外,人潮涌动,盛况空前,真是旗幡箫鼓夜,辉映娲皇宫。

秦安陇城女娲祠,曾有五次迁建,现有娲皇宫,历史悠久

女娲祠位于今陇城城南侧,主要建筑有“娲皇宫”和“女娲祠门牌”。娲皇宫气势宏伟,塑像庄严。娲皇宫正前方屹立着一座十二柱三门的牌坊,坐北朝南,碧瓦龙吻,庄严巍峨。

女娲是人文始祖,相传略阳川(今秦安陇城一带)是她的降生之地:生于风沟,长于风台,葬于风茔。女娲的主要贡献是创造人类,相传她汲龙泉之水,捏土造人;还有共工作乱,女娲讨伐,共工怒触不周山,天柱折而沧水横流,女娲炼石补天。在今秦安陇城一带有女娲洞、女娲潭、女娲台等遗迹,表明上古时期在这一带有先民曾经生活。略阳古域有关女娲的神话传说是认识秦安历史文化的重要依据。远古时期,因年代遥远,先民的创世活动只能依据古老的神话传说和文物古迹来印证。女娲、伏羲的功绩大多也就是经过神话传说才流传下来的。美学家李泽厚先生说:“在中国的神话传说序列中,流传最广,材料最多也最出名的当数女娲伏羲的‘传奇’了。从黄土作人到作八卦这个有着近百万年时间差距的人类原始历史,都集中的凝聚和停留在女娲伏羲两位身上。这也意味着他们两位可以代表最早期的中国古文化。”[1]兰州大学中文系教授柯杨先生说:“先民们早在文字出现之前,就用口头语言讲述、记忆和传播其历史了。他们叙述宇宙万物的来历、民族的起源与迁徙,诸神的奇迹、祖先的业绩、英雄的壮举等等,这既是他们的神话传说,也是他们的历史,而这种口耳相传的历史必然远远早于文字记载的历史。”[2]古人把创造人类的贡献归功于女娲,体现了母系氏族社会妇女为中心的社会形态。“农业的发明是妇女的功绩。初期农业工作的进行主要由妇女承担。她们领导着大家,利用天时地利,从事农业生产。这是决定妇女在当时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原因之一。”[3]

为了让世人对女娲的功绩永世铭记,几千年来略阳川的民众多次为娲皇圣母建祠修庙。最早的女娲祠位于今陇城城之北山(龙泉山),建于汉代以前,清乾隆初年龙泉山崩塌,祠庙毁坏。女娲祠历经沧桑,先后经过五次迁建。“女娲庙在州北40里秦安县,在县东北龙泉山,建于汉代以前。国朝乾隆初龙泉山崩,庙移陇城镇城东门内。水逼城,庙又移东山坪。同治初回乱庙毁,重建于镇城南门内。”[4]“文化大革命”中, 女娲庙又一次被毁。

略阳女娲祠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祠庙虽几经毁废,历经岁月沧桑,但人们祭祀女娲的热情并没有丝毫减弱。1988年,陇城地方民众自愿捐资,在原址又重新建起了一座雄伟的女娲大殿,名曰“娲皇宫”。建筑占地160平方米,为仿古砖木结构,轩楹宏敞,飞檐流丹,兽脊龙吻,雕梁画栋,气宇轩昂。大殿上顶四棱与主梁衔接,主梁正中一大“寿”字银光闪闪,两边和其他四棱飞檐高翘,被栩栩如生的大象、狮子、麒麟等点缀。大殿正面六根明柱被楹梁连接,正中楹梁上雕刻着活灵活现的二龙戏珠图案,两侧楹梁上均饰以花卉。楹梁悬挂有原中共甘肃省委书记顾金池、研究员黄汉卿等人题写的“华夏先祖”、“娲皇宫”、“开天辟地”、“炼石补天”的匾额。明柱挂有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霍松林先生撰写手书的楹联:“毋轻抟土意造良师细塑精雕自有英才清玉宇,须重补天功任硕鼠明吞暗啮何来美政济苍生。”1989年著名雕塑家何谔女士为娲皇宫雕塑了披发慈容、肃穆祥和的女娲塑像。

娲皇宫

2000年,陇城民众又自愿捐资8万余元,在“娲皇宫”大殿正前方建起了高峻巍峨的门牌,门额有原甘肃省军区副政委杨耀春少将题写的“造化万物”匾额。有原甘肃省档案局局长张蕊兰女士题写的“娲皇故里”匾额。有镇人杨紫照题写的“女娲祠”、“圣母德”、“补天功”匾额。正门明柱挂有甘肃建总置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欢祥先生撰写手书的楹联:“炼彩石补苍天日月星辰照千秋,造福泽裕后世炎黄子孙传万代。”牌门前立一道“娲皇故里”石碑,碑文为著名书法家黎泉先生题写、街亭老艺人杨泰先生镌刻。(www.xing528.com)

娲皇宫四时香火不绝,农历正月十五的娲皇圣诞节,陇城镇显得热闹非凡。这一天一大早,曙光微露,略阳川周围几十里地的民众,怀着圣洁的心情,迈着虔诚的脚步,合着喧天的锣鼓,扶老携幼,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给女娲娘娘进香,参加一年一度的娲皇圣母会。女娲诞辰的庆典、古略阳剧场等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美轮美奂。阵阵锣鼓声、鞭炮声、欢唱声和人们观戏的喝彩声,响成一片。在隆重的娲皇祭祀活动之后,是各路的社火表演。社火表演队除当地的外,还有张家川、庄浪、清水县等邻县乡村的。一队队敲锣打鼓,前呼后拥,争先恐后汇聚在娲皇剧场,竞相表演,热闹非凡。每年的社火队有四五十家,表演骑马作势的马故事、高杆、高亭子、高拐子、摆旱船、狮子、老虎、龙灯、转马、花灯、武术、春牛等。历史上的耍“春牛”,主要由八图沟的村民们来表演,他们用彩色纸糊一个大春牛,由几个人抬着高高走在前面,锣鼓开道。化妆演出人员从皇上到百姓,从高官到乞丐各色人等都有。内容是传统七十二行表演,每行表演一般不少于两人。阵容庞大热闹,形象逼真生动。娲皇圣诞节,又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元宵节,村村锣鼓喧天,户户张灯结彩。女娲祠内外,人潮涌动,盛况空前,真是旗幡箫鼓夜,辉映娲皇宫。从早到晚,朝拜的人流汇聚成彩色的长龙水泄不通,人们用各种方式尽情地抒发着对这位始祖母的怀念。

正月十五的娲皇宫飞檐翘脊、风铃清脆,金碧辉煌,肃穆庄严。殿内红烛分列,供果满案,香烟袅袅,磬声悠悠。手捧五色石,目光闪烁,灵气袭人的女娲,神色慈祥地坐在鲜花簇拥的龛位之中,举目遐思,似有无穷的智慧。三叩九拜的人流,扶老携幼,摩肩接踵,瞻仰着这位功垂千秋的娲皇圣祖。

伏羲、女娲同是中华民族所敬仰的人文初祖,是华夏文明的根基。羲皇“一画开天”,把我们的祖先从洪荒时代推进到了一个文明的新纪元,深刻地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社火表演

摆旱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