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美术院校浮雕课程,有一个从浮雕基础语言的掌握到较完整的浮雕创作实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都有相对针对性的作业练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浮雕语言并自如运用。这些针对性的课程练习,基本反映了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写实工作室的浮雕教学理念(图53-64)。
53 浮雕胸像 仇越 90cm×60cm 2013年 石膏
本作品较好地处理了浮雕头胸像中的比例压缩问题,形体饱满,浮雕表面呈现出一种膨胀的张力。
54 浮雕女人体 杜英奇 90cm×60cm 2010年 石膏
本作品对于模特的体态处理较为自然,头、颈、肩之间,胸与胯之间的关系较为协调。
55 浮雕女人体 吕相勃 90cm×60cm 2013年 石膏
本作品层次清晰,作者合理地归纳了压缩后的形体空间关系,从双腿到手臂再到底板之间,空间层层递进,层次关系合理而微妙。
56 浮雕男人体 王雪凝 90cm×60cm 2015年 石膏
本作品形体处理得朴实而扎实,空间层次肯定而明确。
57 浮雕男人体 孙国城 90cm×60cm 2014年 石膏
本作品较好地处理了浮雕的影像问题,使蜷曲的躯体形成了较为完整而清晰的剪影。
58 人体与挂布 张冕 100cm×80cm 2006年 树脂
作为高年级的浮雕人体挂布作业,要求学生掌握较为复杂的人体动态变化关系和与之相关的衣纹挂布构图营造关系。这个作业基本上可以看出人体本身的形体动态变化以及与挂布的关系。对于一直强调的无透视比例压缩的形体空间关系处理,作业有一定的难度,但从总体浮雕的构图营造和人体动态的形体压缩处理上把握得较为协调,对挂布的处理有待提高。(www.xing528.com)
59 人体与挂布 程继东 100cm×70cm 2001年 树脂
人体与挂布的协调处理以及衣纹与人体动态的构图节奏关系,是这个作业较为成功的地方。浮雕着衣人物作业虽不是浮雕课的重点,但衣纹、挂布有较多的实际应用,也常作为辅助课程来安排。作业的难点是衣纹、挂布与人物形体压缩的协调关系。
60 浮雕着衣 柳青 100cm×80cm 2006年 泥
浮雕整体关系协调,基本上符合平行无透视观察方法,形体的比例压缩及衣纹与人物的关系都处理得较好,尤其是头、胸、腰到两腿的组合动态关系都较为协调。
61 浮雕男人体 杜英奇 96cm×80cm 2014年 石膏
作者在构图上注意到了人体与底座之间的关系,将人体的剪影归纳为金字塔形,底座处理成向上的弧形,不同的形造成画面中两种力的制衡,在构图中形成了一种张力。
62 浮雕男人体 马萌 95cm×80cm 2015年 石膏
本作品刻画相对深入,作者在深入过程中并没有拘泥于刻板的“解剖”意义上的完善,而是在深入过程中精心地推敲了人体、底座、挂布几个形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63 浮雕男人体 张金宏 95cm×80cm 2017年 石膏
本作品作者将浮雕的背景处理成一个焦点透视中的空间,使前景的人体与背景之间形成了一种荒诞的逻辑关系,是一件由习作向创作进行转化的作品。
64 浮雕景物练习 张正 80cm×60cm×15cm 2015年 泥
浮雕静物练习可以使学生更为清晰地认识浮雕的压缩规律,以及蕴含在这种规律自身中空间语言处理上的可能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