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四周(80学时)。
(2)前置课程:泥塑圆雕人体、素描人体、浮雕头胸像、浮雕人体。
(3)课前准备:
①选择浮雕板。尺寸:100cm×80cm×10cm。
②浮雕板上泥过程与前一节泥塑浮雕头胸像课程上泥步骤相同,因人体浮雕的浮雕板体量较大、重量较重,可填好基础泥料后,再放到浮雕架上找平泥面。
(4)课程内容:
①侧面人体与挂布高浮雕。尺寸:100cm×80cm,厚度:约15-20cm。
②摆模特:选择一位人体模特立于模特台上,可采用站姿或坐姿,根据模特的性格特征安排动态,两腿空间关系略有变化,双臂自然摆放,也可有手持物体等动作变化,背景挂布要与人体形成互动关系。下图中模特的动态是按照课堂作业要求安排的,供读者参考(图62-64)。
(5)泥塑浮雕人体与挂布课程要求:对泥塑浮雕头胸像课程有一个初步认识,在理解掌握浮雕造型语言与基本要素后,安排浮雕人体与挂布课程是对前置课程的巩固,也是对不同空间层次比例压缩关系协调统一的把握。通过对人体复杂的形体变化关系的理解,使学生在观察、感觉的同时增强逻辑分析的能力。本课程在观察方法上依旧强调以平行观察法为主,不鼓励采用透视法增强空间效果。
(6)过程步骤:模特安排好后,仿照前一课程分几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①选择适当的角度画素描、速写,推敲构图,观察分析人体形体特点及其与挂布的空间关系。
②在所选观察视点的位置与模特之间夹角呈90度的位置上画一张完整的速写,将速写的重要部分画垂直等分线,也可画一张经过比例压缩分析后的速写,还可运用电脑特效等比压缩速写画面(图65、66)。
第二阶段:
①在浮雕板上画线描稿,可根据需要采用横构图或竖构图,人体与挂布的均衡关系应遵循构图规律(图67)。本模特的动态是浮雕习作课中经常涉及的动态,躯干的聚拢使身体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蛋”形,所以在制作过程中应时刻注意强化身体各部分形体的聚拢感,以及整体剪影的完整性。
②采用减泥法去掉边线以外部分(图68),也可运用加泥法在平面上加泥(图69、70)。15-20cm厚度的高浮雕一般多采用加泥法,由于高浮雕的许多部位已处于悬空状态,因此对于各部位形体的空间层次压缩关系要更加明确。
第三阶段:
①浮雕厚度要求在15-20cm之间,加泥时把主体部分体量加够,有些部位过于突出要做相应的处理,可以做与浮雕板连接的金属支撑架或加十字花,以防制作过程中塌泥。
②在人体各部分的泥加至足够的体量后,采取比例压缩法原理,分析塑造人体各部分形体压缩后的空间关系和形体关系(图71、72)。
③继续采用平行无透视观察法观察分析,在处理形体关系时不要将有些地方处理得有透视,有些地方又处理得无透视,导致形体关系不统一,自相矛盾(图73)。这就需要养成一个良好的观察习惯,正确的观察习惯可以总结出有效的处理形体规律的方法。要经常到浮雕的侧面检查各部分的空间压缩关系是否协调,浮雕表面与底板平面是否产生倾斜角度(图74),这样可帮助理解从所选角度平行观察而造成的对空间关系判断的误差。
71 调整形体压缩关系
72 进一步调整形体压缩关系
④从各个角度深入调整各层次的形体关系、挂布的比例压缩关系,与人体形成一个整体(图75-79)。由于高浮雕中有的形体处于悬空状态,再加上模特动态的关系,浮雕中出现了很多“空”的地方,如左臂与胸廓之间、左腿弯曲后的大腿与小腿之间、侧面看右臂与左腿之间,这就是浮雕空间中“虚”与“实”的关系。借鉴书法中“计白当黑”的法则,“空”相当于书法中的“白”,“黑”则是实体本身。形体的经营不仅仅是一味地塑造人体本身,同时也要注意对“空白地带”的经营,有的时候浮雕出现问题我们要学会从“空白地带”寻找解决办法。
73 采用平行无透视观察分析
74 从不同侧面检查浮雕与底板的倾斜角度和形体空间关系
75 从不同侧面检查浮雕与底板的倾斜角度和形体空间关系
76 从不同侧面检查浮雕与底板的倾斜角度和形体空间关系
77 从不同侧面检查浮雕与底板的倾斜角度和形体空间关系
78 从不同侧面检查浮雕与底板的倾斜角度和形体空间关系
79 从不同侧面检查浮雕与底板的倾斜角度和形体空间关系(www.xing528.com)
第四阶段:
①继续深入塑造人体各部分的关系,尤其是许多局部往往忽视形体压缩后的处理,造成与其他部分不协调。另外随着不断地深入刻画,许多局部的难点也会出现。这些难点的出现有各种原因,如角度、动态等因素。这就需要做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整体浮雕构图的均衡协调(图80、81)。
②挂布衣纹的压缩处理直接关系到与人体关系的协调。在处理挂布衣纹时,会经常做成圆雕形式,没有经过形体压缩处理,造成人体与挂布、衣纹之间的关系不协调统一(图82-84)。
③浮雕完成效果(图85、86)。
80 调整各部分的形体关系
81 调整形体压缩关系
82 人体与挂布的协调关系
83 挂布的压缩关系
84 正面观察挂布的压缩关系
85 浮雕四分之三侧面完成效果
86 浮雕正面完成效果
课程范例
87 四年级人体浮雕过程 杜英奇 2010年 100cm×85cm 泥
从模特照片与雕塑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做雕塑时对模特动态的“调整”,强调了拱起的后背弧线的完整性,与支撑的手臂之间形成一对相互制衡的力,从侧面可以看到双脚与手部之间复杂的空间纵深关系。
88 浮雕人体作业 杜英奇 2010年 100cm×85cm 石膏
89 浮雕人体作业侧面 杜英奇 2010年 100cm×85cm 石膏
90 四年级人体浮雕过程 王朝勇 2010年 100cm×85cm 泥
作者构图的设计给画面增添了“田园诗意”,在浮雕的教学中我们也鼓励这种习作中的主动性。这里提醒读者注意浮雕板左上角“马腿”的图像,这是教师在教学中的示意图,图像中连续变化、相互贯穿的“经纬线”,是对雕塑形体“气脉贯通”的理解。对于这件人体来说,这种气脉要从脚趾尖到脚腕,经小腿、膝盖、大腿、骨盆,从腰部、胸腔,一直贯穿到颈部、头部,而从整体来看,人体、羊、石头、底板之间也要由这样一种气脉所统领。
91 浮雕人体作业 王朝勇 2010年 100cm×85cm 泥
泥塑浮雕人体课程经典范例
92 古希腊墓碑浮雕 高约160cm 大理石 慕尼黑古代雕塑展览馆
这件雕塑中包含了正侧面(头部、腿部)以及四分之三侧面(胸腔、骨盆)的压缩关系,从侧面我们可以看到这种不同压缩状态关系的衔接。从正面(图92)我们可以看到浮雕主体与边框之间相互咬合的关系,道具、挂布的使用增加了画面的可读性,这对我们的浮雕习作有所启发。
93 古希腊墓碑浮雕 高约160cm 大理石 慕尼黑古代雕塑展览馆
这组古希腊三角楣浮雕属于浮雕中的“圆雕”,从斜倚的人体中我们可以理解什么是“浮雕化的动态”,这是一种古埃及“正面律”的演化,人物的身体从左到右在“平面”中展开,手臂与腿部从后到前使雕塑获得了空间纵深上的层次。
94 埃伊纳岛的阿法埃娅神庙三角楣西面浮雕 中心处高约173cm 公元前500年—公元前490年 慕尼黑古代雕塑展览馆
95 埃伊纳岛的阿法埃娅神庙三角楣西面浮雕(局部)
意不在浮雕,而在雕塑的形体,笔者认为这是本书写作的理念之一,书中反复使用的佩加蒙宙斯祭坛浮雕诠释了这一理念。在这张图片的赏析中,笔者提醒读者“忘掉”浮雕的原理,用一个雕塑家的“单纯之眼”去体会浮雕形体中,挤压与伸展之间形成的节奏韵律。
96 佩加蒙宙斯祭坛浮雕(局部) 高238cm 公元前180年 大理石 柏林佩加蒙博物馆
97 佩加蒙宙斯祭坛浮雕(局部) 高238cm 公元前180年 大理石 柏林佩加蒙博物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