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给两级管理模式提供保障,必须实施目标管理制度,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接受管理,同时,也要求二级学院内部实施目标管理。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后,学校对系部由直接管理转为间接管理,由过程管理转为目标管理。高职院校要建立详细的目标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加强对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的工作全程监督,年终考核结果与经济利益挂钩。二级学院可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质量、学生管理、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制定分项目标,并定期检查和考核,以确保目标的完成。
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中,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体系是关键。既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又要注重把握数量、质量、结构与效益的辩证关系,还要充分考虑不同二级学院、学科之间的差异性和特殊性,这样才能保证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广度、深度和进度。因此,高职院校在制定目标体系时,应开展广泛的调研和讨论,本着民主集中、实事求是、充分酝酿的精神,边实施边改进,最终给出能使广大教职工广泛接受的目标体系。
高职院校实施校院两级管理的目标管理,就是要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充分调动教职工(尤其是二级学院教职工)的办学积极性,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按照“宏观调控管理,微观放开搞活”的原则,明确校院两级管理职责。同时,二级学院对下属单位,除教学事务等必须进行过程管理外,绝大部分事务也要实施目标管理,不要“一竿子插到底”,或仅走形式。唯有如此,处于最基层的广大师生的责任心、进取心才有可能被激发出来,高职院校的向心力、凝聚力才会不断增强。(www.xing528.com)
建立高职院校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的根本目的就是加强宏观调控,精简一级机构,突出教学工作这一中心地位,将管理重心下移至各二级学院,切实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使二级学院真正成为办学实体,提高办学效率。因此,必须依据高职院校现实规模和规划规模,合理配置资源,下移管理重心,明晰管理层次。在校院两级管理实施过程中,要推进高职院校职能部门将主要精力放到制定规章制度、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上,高职院校层面的职能应更多地体现在制定目标、监控考核、研究政策、宏观调控及对外联络上,这样有利于高职院校集中精力研究市场讯息,把握全局方向。高职院校简政放权后,其主要职责及权限要转向指导、协调、监督和服务等方面,对二级学院主要实行宏观管理与调控。学校特别要加强对二级学院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的检查、督促和考核。制定目标责任制考核实施细则,由目标责任制工作小组和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各单位完成《工作目标责任书》中规定的工作数量和质量,进行全面、认真、细致的年度工作考核。年度工作考核结果作为资源配置和二级学院管理者晋升晋级的重要依据。另外,二级学院在确立办学实体的主导地位后,依据高职院校所赋予的办学与管理自主权,在高职院校的统一领导下实施过程管理,在教育教学资源配置、学生管理、专业建设与课程设置、教学科研、财务管理、就业服务、社会服务等方面享有较大决策权与自主权,从而能够迅速捕捉市场信息,及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积极进行专业调整、教学与管理的改革,培养社会急需的专业技能人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