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职教育的特性理论
高职院校具有双重属性,既有“高等性”,又有“职业性”。“高等性”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以一定的现代科学技术、文化和管理知识为基础,进行高水平的职业技术教育,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高水平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并具有一定的对未来职业技术变化的适应性,这也是其区别于中职教育之所在。“职业性”则强调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知识及其学科基础注重综合性,围绕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以必需、够用为度,这又是高职教育不同于高等教育之处。高职教育的特性理论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要注重以专业建设为龙头、课程建设为核心的内涵建设,这要求高职院校管理的重心应在二级学院。
(二)管理幅度理论
现代管理关于管理幅度的理论认为,一个上级管理者一般以直接管理5~8个下级为宜,超过10个就难以协调和把握了。把制度建设和管理幅度这两个因素结合在一起,是高职院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存在的基础。在“院系两级管理重心下移”中,对系部的制度建设和运行机制应当给予足够的关注;同时,面对达到一定规模的高职院校,“院系两级管理重心下移”乃是必然选择。(www.xing528.com)
“院系两级管理重心下移”的实质是权力下移,即把权力从学院转移至系部,但是,权力下移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无原则的“权力下移”必将造成混乱。因此,在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改革中应当确立好“权力下移”的原则和权力运行的制约机制,使之既符合权力运行的一般规则,又不致抑制效率。
(三)目标管理理论
目标管理就是围绕管理的目标所进行的管理,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与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管理学家德鲁克认为,如果一个范围没有特定的目标,则这范围必定被忽视,如果没有方向一致的分目标来指导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则组织规模越大,人员越多时,发生冲突和浪费的可能性就越大。目标管理具有以下特点:首先,目标管理强调“参与”,用总目标指导分目标,用分目标保证总目标,形成“目标—手段”链。其次,目标管理强调“自我控制”,目标管理的主旨在于用“自我控制”代替“压制性管理”,它使管理人员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再次,目标管理促使权力下放,从而有利于解决组织的集权和分权的矛盾,有助于在保持有效控制的前提下,使组织更有活力。最后,目标管理注重成果,只有实行目标管理,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目标考核体系,才能按贡献大小来评价各层级和广大教职工的工作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