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产学研合作人才培育模式和独立学院的发展转型融合到一起,最主要的便是要从理念角度落实创新和优化,而这种教学思想的转变是独立学院创新过程中最大的障碍。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独立学院的教学思想较为封闭,而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学校主动与社会产业结构之间构建起紧密的合作联系,寻求合作机会,为学生的实践提供平台和途径,同时进一步转化独立学院自身的社会服务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的遗留问题凸显出来,并且成为独立学院转设过程中的主要阻碍。
2.3.1 合作教学认知不够成熟
结合当前少部分独立学院的转设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及院校的管理者认为,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只是简单地利用校企合作及实训平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方法,对该合作模式中的“研”了解得不够透彻,无法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合研究、学生个人的创新性研究及教学体系的实践性研究。[2]在这种认识不全面、转型不成熟的环境下,不仅无法提升独立学院自身人才培养的有效性,还会导致产学研教学模式的应用存在形式化问题。
2.3.2 产学研合作系统建设力度不够
具备完善的关系网络及合作链条是提升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应用质量的基础与前提,但是,受传统封闭式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独立学院自身缺乏完善的关系网络,与社会企业、其他教育机构及政府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缺乏丰厚的资源基础,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社会认知及创新需求,不仅无法形成完善的合作产业链条,也会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培育和创新思想培养存在偏重现象,过于注重理论却不具备实践平台,学生的积极性被打压,整体的教学模式改革事实上依然是止步不前。(www.xing528.com)
2.3.3 运行管理机制不完善
早在2003年,教育部便发布了《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独立学院的转型具有十分充足的时间,但在这样的环境下,大部分独立学院自身的管理运行机制依然不够完善,对母体院校的依赖较强,在课程以及专业设置方面缺乏较为明确的定位,也未能结合自己的未来发展趋势落实及时的调整,导致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甚至比例失调现象十分严重。[3]而在进行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过程中,也缺乏规范性的管理方法,整体的研究和实践模式过于散乱,导致无法实现快速的发展。
2.3.4 资金投入力度不足
由于独立学院以民办院校为主,和其他的公办院校相比,在教学科研投入方面,经费的短缺限制了独立院校的自身发展,而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院校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实验基地及模拟实验场所等,若院校自身的设施较为落后、数量不足,将影响学生的实际教学实践,也无法吸引高质量的人才团队落实教学创新,在争夺社会企业资源的过程中也就缺乏实力,导致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无法落实,还有可能对院校的发展造成更大的压力和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