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修(Vehicle maintenance and repair)是汽车维护和修理的泛称。汽车维护(Vehicle maintenance)或称为汽车保养是为维持汽车完好技术状况或工作能力而进行的作业;而汽车修理(Vehicle repair)是为恢复汽车完好技术状况(或工作能力)和使用寿命而进行的作业。维修作业所产生的劳动成果具有过程性,所以维修服务是属于过程产品。因此,汽车维修工艺可以定义为:在不仅可以利用维修设备和检测仪器等技术装备的作业条件下,修复车辆在运用过程中产生的损伤、排除不符合技术性能要求的故障现象以及保持车辆技术状态的各种作业所采用的方法。
工艺过程是广义的工序组合。产品一般是需要经过许多工序才能形成,每道工序是由若干动作组成的。产品从原材料、中间产品到成品,这个生产过程就是工艺过程。工艺过程可以用工艺流程图来表示。
工艺规程是规定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内容的技术文件。它是在具体的生产条件下,将最合理或较合理的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按规定的形式制成文本,经审批后用来指导生产并应严格贯彻执行的指导性文件。
1.汽车维修工艺分类
按《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2005年第7号令)对机动车维修经营范围的规定:获得一类汽车维修经营业务、一类其他机动车维修经营业务许可的,可以从事相应车型的整车修理、总成修理、整车维护、小修、维修救援、专项修理和维修竣工检验工作;获得二类汽车维修经营业务、二类其他机动车维修经营业务许可的,可以从事相应车型的整车修理、总成修理、整车维护、小修、维修救援和专项修理工作;获得三类汽车维修经营业务、三类其他机动车维修经营业务许可的,可以分别从事发动机、车身、电气系统、自动变速器维修及车身清洁维护、涂漆、轮胎动平衡和修补、四轮定位检测调整、供油系统维护和油品更换、喷油泵和喷油器维修、曲轴修磨、气缸镗磨、散热器(水箱)、空调维修、车辆装潢(篷布、坐垫及内装饰)、车辆玻璃安装等专项工作。
基于上述论述,按作业性质分类:维护、修理和检测。
按生产组织分类:集中运用型维修工艺和分散服务型维修工艺。
(1)集中运用型维修工艺 当车辆作为生产资料,即是企业大量使用的装备,并以创造经济价值为目的,其车辆的维修工艺的制订应考虑集中使用、统一进行生产营运的特点。例如,公共汽车公司、物流运输企业、工程施工单位等。但是,由于4S店和特约维修站所维修的同品牌、同系列、同型号的车辆较集中,而且数量也大,因此,可以考虑制订与集中营运类似的维修工艺。
(2)分散服务型维修工艺 主要是指面对市场,不确定主修车型的企业所制订的维修工艺。
2.汽车维修工艺规程分类
十六字原则:预防为主、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
预防为主要求保持车容整洁,及时发现和消除故障、隐患,从而防止车辆早期损坏;定期检测是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定期对汽车进行检查测量,以正确判断汽车的技术状况;强制维护是为了防止不及时进行维护所造成的车辆故障,并规定了基本作业项目作为定期维护的主要内容;视情修理是经过检测诊断和技术鉴定,确认需要进行修理的项目后才进行修理,其中二级维护附加作业项目为视情修理内容。因此,根据上述汽车维修制度的要求,汽车维修工艺规程有以下几种类型。根据汽车维修制度要求分:
(1)国家标准推荐的工艺规程 基于国家标准推荐的工艺规程是指由国家标准技术规范附录所推荐的维修工艺规程。目前,我国正在执行的关于汽车维修技术规范的国家标准是《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T 18344—2001)。该标准规定了汽车日常维护、一级维护、二级维护的周期、作业内容和技术规范,适用于所有在用汽车。
可作为工艺规程制定依据的国家标准还有:《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7258—2012)、《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 18565—2001)、《商用汽车发动机大修竣工出厂技术条件》(GB/T 3799—2005)、《大客车车身修理技术条件》(GB/T 5336—2005)及《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修理技术要求》(GB/T 19910—2005)等。
(2)行业标准推荐的工艺规程 基于行业标准制定的汽车维修工艺规程的技术规范主要有《汽车维护工艺规范》(DB35/T 164—2013)、《液化石油气汽车维护技术规范》(GB/T 27877—2011)和《压缩天然气汽车维护技术规范》(GB/T 27876—2011)。这类维修规程的特点是以部颁的行业标准为依据,针对具体类型的汽车。例如,《汽车维护工艺规范》(DB35/T164—2013)适用于东风EQ1090(EQ140)和解放CA1091(CA141)型载货汽车的维护作业,其变型车和其他类型的汽油车可参照执行。
可作为工艺规程制定依据的行业和地方标准主要有:《汽车发动机大修竣工出厂技术条件》(DB11/T 135—2008)、《汽车维护竣工出厂技术条件》(DB11/T 136—2008)和《汽车小修竣工出厂技术条件》(DB11/T 137—2008)等。
(3)制造商提出的工艺规程 厂商制订的工艺规程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汽车制造商。通过随车提供维修保养手册,对日常维护、定期维护的作业内容、技术要求(材料用量、操作方法)和时间周期(使用时间或续航里程)等做出明确的说明,但这也只是为具体的维修工艺规程制订提供的基本信息。特约维修站和4S店汽车都应执行制造厂商制订的维修工艺规程。
2)用品制造商。一般也为其产品销售商、用户提供相应的养护作业工艺规程。
(4)企业制订的工艺规程
1)车辆运用企业。车辆运用企业也可能根据具体的运用条件,如高原、山区、热带或寒带等条件,对通用的维修工艺规程进行补充、修改或重新制订。
2)联锁服务企业。汽车联锁维修企业针对具体的维修服务项目制订统一的工艺规程,以保证服务质量的一致性。
3.汽车维修工艺规程体系构成
汽车维修工艺规程体系如图15-2所示。
4.汽车维修工艺规程的编制
汽车维修工艺规程的编制要求如图15-3所示。
(1)明确维修工艺规程的作用 工艺规程是具体指导作业的技术文件,包括工艺过程、工艺装备、工时定额、所用材料及消耗定额等内容。工艺规程是安排生产作业计划、生产调度、质量控制、原材料与工具供应、生产组
图15-2 汽车维修工艺规程体系
图15-3 汽车维修工艺规程的编制要求
织和劳动组织的基础资料。因此,工艺规程是十分重要的生产指导文件,在维修企业生产中具有如下作用:
1)维修工艺规程是生产组织管理的依据。首先,在制订维修工艺规程的基础上,就可以进行有关维修作业前的各项技术准备。例如,维修所需的人员、材料、设备、仪器和量具等。其次,生产调度部门根据工艺规程,可安排耗材的购置时间和规格数量,调整生产负荷,使各工位都能按工时定额有节奏地进行生产。使整个企业的各部门紧密配合,保证均衡地完成维修任务。
2)维修工艺规程是服务质量鉴定的依据。由于汽车维修服务面对的是各种不同的车辆类型、品牌和规格,而且车辆的技术水平和技术状态不完全一样,所以这与大批量进行产品加工的制造厂的生产过程不完全一样。但是,维修生产也需要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规程详细,才能组织和管理好生产过程,保证达到维修质量要求。
3)维修工艺规程是企业建设规划的依据。在新建企业或改(扩)建车间时,只有依据工艺规程才能确定生产所需要的设备、仪器等的种类、数量和规格;车间的面积;设备的布局;生产工人的工种、技术等级及数量;辅助部门的安排等。但是,工艺规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生产工人和技术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实践的总结,它可以根据生产实际情况进行修改,使其不断改进和完善,但必须进行严格的审定。
(2)遵守维修工艺规程编制原则 维修工艺规程的编制应遵循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使维修生产能严格地达到技术规范、全面的保证服务质量和积极的促进作业效率提高,并能有效地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的原则。制订维修工艺规程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上的先进性。所谓技术上的先进性,是指高质量、高效益的获得不是建立在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和操作手艺的基础上,而是依靠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因此,在制订维修工艺规程时,要了解国内外相关工艺技术的发展,通过必要的工艺试验,尽可能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装备。
2)经济上的合理性。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可能会有几个都能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的工艺方案,此时应通过成本核算或评价,选择经济上最合理的方案,使生产成本最低。
3)作业环境的安全性。在制订维修工艺规程时,要注意保证有良好而安全的作业环境,防止伤亡事故和避免火灾的发生;采用先进技术,使工人从繁杂、笨重、脏污的作业环境中摆脱出来。
4)维修过程的环保性。维修生产要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避免环境污染。应选择绿色环保型生产工艺,保证水、空气和土壤等环境不遭到破坏,实现清洁生产;生产工艺也应是资源节约型的先进技术,并尽量减少生产过程的废弃物等。
5)文件表述的规范性。由于工艺规程是直接指导生产和操作的技术文件,所以工艺规程还应做到清晰、正确、完整和统一,所用术语、符号、编码、计量单位等都必须符合相关标准。
(3)掌握维修工艺规程编制依据 制订维修工艺规程时,必须具备下列原始资料:
1)汽车用户手册和维修手册。可以了解车辆的使用要求,掌握拆装规范(拆卸顺序、拧紧力矩和配合尺寸等)、调校参数(标准、许用和极限数值等)、检验方法和安全事项等内容。
2)汽车产品使用和维修的标准。如《机动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GB7258—2012)、交通部《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2005年第7号令)和《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T18344—2001)。
3)汽车维修企业实际生产条件。全面掌握企业现有的生产条件,如设备的规格、仪器的性能、工具的精度、工人的水平、作业区面积、配件的供应能力和流动资金规模等技术经济条件,只有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掌握上述各方面的第一手资料,才能使制订出的工艺规程符合企业的生产实际。此外,维修工艺规程必须考虑到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以确保维修服务质量为前提,达到生产纲领。
4)国内外先进的汽车维修工艺。制订汽车维修工艺规程时,还需掌握国内外汽车维修的先进工艺技术发展情况,以便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加以应用,使制订出的工艺规程具有先进性,并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5.维修工艺规程编制
(1)维护工艺 主要针对有计划生产任务的物流运输、工程施工和公共交通等企业单位的车辆运用要求,制订集中运用型维修工艺规范。
1)明确维护分级。汽车维护类别(Class of vehicle maintenance)是指汽车维护按汽车运行间隔期(指汽车运行的里程间隔或时间间隔)、维护作业内容或运行条件等划分的不同类别或等级。
建立在汽车有形磨损理论基础之上的汽车维护分级和周期,是以汽车经过一段时间使用而产生故障或使技术性能下降为依据,这些故障往往是可以通过仪器检测的,如汽车动力性下降、油耗增加、制动距离加大等。汽车有形磨损主要发生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机件配合副的机械磨损、基础零件的变形、零件的疲劳破坏等,也称为第一种磨损。汽车在闲置过程中也发生有形磨损,如长期不用而生锈,日晒、雨淋使车身漆面及轮胎等橡胶件老化,或因其他管理不善和缺乏正确的管理而引起的其他损失,称为第二种磨损。
根据汽车磨损理论分析,考虑汽车产品质量现状及使用条件,我国将汽车维护分为三级:即日常维护、一级维护和二级维护。在汽车使用过程中,对汽车随时进行日常维护,确保汽车的正常行驶。日常维护是由驾驶人每日出车前、行车中和收车后负责执行的车辆维护作业。随着汽车续航里程的增加,有些零部件可能会出现松脱,润滑部位出现缺油、漏油等不正常现象,影响了汽车的操纵安全性。因此,定期对汽车进行一级维护是必要的。当汽车行驶达到一定里程后,汽车的磨损和变形会增加,为了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和保证行车安全,汽车二级维护必须按期执行。一级维护、二级维护由维修企业进行。(www.xing528.com)
除此之外,还有季节性维护和磨合维护等保障车辆使用性能的维护作业。季节性维护(Seasonal maintenance)是为使汽车适应季节变化而实施的维护;磨合维护(Running-in maintenance)是汽车在磨合期满实施的维护。
2)确定维护周期。定期维护(Periodic maintenance)是按技术文件规定的运行间隔期实施的维护。汽车进行同级维护之间的间隔期,称为汽车维护周期(Period of vehicle maintenance)。
汽车维护周期一般以汽车行驶里程为基本依据,但有时也按使用时间来确定。由于汽车车型结构、使用条件和环境状况等各不相同,所以维护周期也不一样。通常情况下,可按照汽车使用说明书、维修手册的有关规定确定。
3)完善作业项目。汽车维护是为维持汽车完好技术状态或工作能力而进行的作业,其作业项目的确定原则是保障安全、强化环保和重视节约。例如,日常维护(Daily maintenance)的作业中心内容是清洁、补给和安全检视;一级维护(Elementary maintenance)是除日常维护作业外,以润滑、紧固为作业中心内容,并检查有关制动、操纵等系统中的安全部件的维护作业;二级维护(Complete maintenance)是除一级维护作业外,以检查、调整制动系、转向操纵系、悬架等安全部件,并拆检轮胎,进行轮胎换位,检查调整发动机技术状况和汽车排放相关系统等为主的维护作业。
4)统筹安排工艺过程——维护工艺过程卡片编制。汽车维护方法(Method of vehicle maintenance)是进行汽车维护作业的工艺和组织规则的总合。汽车维护作业方法分为流水作业法(Flow method of vehicle maintenance)和定位作业法(Method of vehicle maintenance on universal post)。汽车维护流水作业法是指汽车在维护生产线的各个工位上按确定的工艺顺序和节拍进行作业的方法。汽车维护定位作业法是指汽车在全能工位上进行维护作业的方法。
汽车维护作业工艺过程的特点是:
①多个工位,并行作业。大部分企业都采用汽车维护定位作业法。因此,当以专业分工形式进行劳动组织时,应统筹安排作业流程。
②项目繁多,部位分散。一级维护有17项作业,二级维护作业项目达到35项。因此,为提高作业效率,可以根据作业的内容,同时进行不同作业。应尽量避免交叉干涉,遗漏作业项目。
③先内后外,先上后下。维护作业项目、部位遍及整车,避免涂漆表面的擦划、座椅装饰的脏污,应做好防护。同时,按照先内后外与先上后下的顺序,安排作业项目。
④先难后易,重点突出。尽量将工艺复杂,要求较高的作业先进行,然后安排作业量小和容易操作的项目。
5)细化维护工艺内容——维护作业工艺卡片编制。在工艺规范的基础上,按清洁、检查、紧固、润滑、调整和补给等作业项目分别编制作业工艺卡。若车型有特殊要求,则应单独编制作业项目工艺卡片。维护作业工艺卡片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作业部位,即对车辆进行维修作业的位置。
②作业内容,是指完成作业所进行的操作。
③作业标准,是指作业应达到的质量要求以及调整、检查及校核数据等,如标准值、许用值和极限值等。
④作业要点,是指对同品牌、同类型车辆进行不同要求、应引起注意的关键作业项目。
⑤作业人员,包括工种、等级和数量等。
⑥作业装备,是指所用设备、使用量具和检测仪器等。
⑦作业工时,是指完成作业项目规定的时间。
⑧作业材料,是指完成作业所需要消耗的材料规格、配件型号等。
⑨作业检验,是指对检验人员的要求及其方式,如签字、权限、仲裁及调解的说明。
⑩附注,包括安全事项及其他要求。
6)说明维护作业操作要求——维护作业工序卡片编制。工序卡片是根据工艺卡片为一道工序制订的工艺文件。它更详细地说明整个操作过程,是用来具体指导工人操作的工艺文件。在这种卡片上要画出工序简图,说明该工序每步的作业内容、工艺参数、操作要求、所用设备及量具仪器。
在汽车维修中,维修人员一定要按照维修技术规范和工艺要求进行操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维修质量和安全生产,并防止违反汽车维修工艺规程的错误做法出现。
(2)修理工艺 汽车各个总成在运行过程中,运动件之间无论润滑工况是否良好正常,仍然会产生摩擦和损伤。金属零件磨损后会产生一定数量的磨屑,润滑油也会在高温和氧化作用下,产生一定数量的氧化物积炭,这些磨屑氧化物及积炭在机件表面和润滑油内,会使各摩擦副的零件磨损速度加快,车辆的技术状况变坏,形成诸如动力下降、油耗上升、产生异响、难以起动等弊病。因此,使用中的汽车(新车)都需要定期进行保养、维护。但是,当车辆行驶到若干里程后由于磨损逾限,其技术状况仍然会不断恶化,当车辆的经济性、稳定性、工作可靠性、加速性等各项指标下降到一定的程度,就需要进行修理。局部的故障可通过小修排除,当总成的技术状况各项指标下降到逾限的程度时就需要进行大修。
随着汽车设计水平的进步和制造质量的提高,汽车的可靠性明显改进,修理性工作也随之减少。在“以养代修”的汽车使用观念影响下,汽车维护受到重视。而且随着循环经济的发展和再制造技术的进步,汽车大修将逐渐地消失,总成大修正被再制造的方式所取代,因此,关于汽车大修工艺问题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少,而重点是专项修理技术及其工艺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
1)汽车大修工艺过程。接车检视、签约交接、外部清洗、拆卸分解;一次清洗、检验分类;零件修理;二次清洗、总体装配;磨合试验、验收交车。
2)总成修理工艺过程。与大修工艺过程相似,但是将逐步被再制造生产工艺替代。
3)小修工艺过程。目前的工艺特点是换件式维修,即经过检查确定故障原因及部位后,直接更换发生故障的零部件。
4)零件修理工艺过程。采用相应的检验方法(无损探伤法如磁力探伤和渗透探伤、零件形位误差的检验)进行检验,并按其技术状况对零件分类;根据修复方法(机械加工、焊修、粘接、矫正、刷镀和喷涂修复法)的用途和特点,选择零件修理方法;按选择的修复方法确定修理工艺。
(3)检验与检测工艺
1)汽车维护质量检验工艺规程。
①进厂检验。维修车辆进厂后,检验员应记录驾驶人对车况的反映和报修项目,查阅车辆技术档案,了解车辆技术状况,检查车辆整车装备情况,然后按照《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T 18344—2001)的要求进行维修前的检测。确定附加作业项目,并把检验、检测的结果填写在检验签证单上,未经检验签证的车辆,作业人员应拒绝作业。
未经过程检验签证的车辆,厂检验员有权拒绝进行竣工检验。
②过程检验。在维修作业的全过程中,都要进行过程检验。过程检验实行维修工自检、班组内部互检及厂检验员专检相结合的办法。过程检验的主要内容是零件磨损、变形、裂纹情况;配合间隙大小;有调整要求的调整数据;重要螺栓、螺母的转矩。对涉及转向、制动等安全部件更须严格的检查。对不符合技术要求的部件,应进行修复、更换,以确保过程作业的质量。过程检验的数据由检验员在检验签证单上完整记录。
③竣工检验。竣工检验由检验员专职进行。必须严格按《汽车二级维护竣工出厂技术条件》逐项进行检验签证,必要时进行路试。竣工检验的结果应逐一填写在检验签证单上,未经竣工检验合格的车辆不得送检测站检测,不得出厂。
检验标准主要包括:《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T 18344—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 18565—2001)。
2)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工艺规程。检测工艺的制订应依据《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 18565—2001)的各项要求,突出对营运车辆的特殊要求,对营运车辆的整车装备、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可靠性、排放和噪声控制等综合性能进行相应检验,制定检测规程。
3)汽车排放性能检测工艺规程。在用汽车污染物排放检测流程包括:车辆登记、车辆外观检验、车载诊断装置的检查(适用情况下)和排气污染物排放检测、颁发合格证等。各检验、检测项目均合格的车辆,颁发定期检测合格标志。检测不合格的车辆,必须采取措施进行维修治理,直至检测合格。
6.汽车修理方法工艺过程
汽车修理可分成许多工艺作业,按规定顺序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由于修理组织的方法不同,所以工艺过程亦不相同。
当采用就车修理法时,汽车大修的工艺过程如图15-4所示。汽车经验收并进行外部清洗后,拆成总成,然后分解成零件,加以清洗。所有零件经检验可分为可用的、不可用的和需修的三类。可用的零件可直接送至总成装配;需修的零件送至零件修理车间修复后再送至总成装配;不可用的零件用新件或修复件替换。当总成零部件配套齐全后,可进行总成装配,经磨合试验后,将试验合格的总成送至汽车总装车间。汽车车架、车身和电气仪表的修理是在总成拆散修理装配的同时进行的。汽车总成装配完毕经试验并消除所发现的缺陷后,进行汽车外表涂装,然后交验收员验收后交车。
图15-4 采用就车修理法时汽车大修的工艺过程
就车修理方法的特点是:所有的总成都是由原车拆下的总成和零件装成的。由于各总成的修理周期不同,采用就车修理时,必须等修理周期最长的总成修竣后方能装配汽车,所以大修周期较长。
采用总成互换法修理汽车时,其工艺过程如图15-5所示。汽车大修时将验收并经外部清洗的汽车拆成总成,修理汽车车架(或轿车车身),然后用备用总成库的周转总成、组合件和零件来装配汽车。而拆下的总成经拆散检验分类和修复后,交备用总成库,以备其他车辆修理时使用。由于采用了备用零件和周转总成,就不会破坏汽车修理装配的连续性,所以可大大缩短大修时间。
图15-5 采用总成互换修理法时汽车大修工艺过程
采用总成互换修理法时,企业承修的车辆必须车型较单一,而且互换总成的修理质量必须要达到统一的修理标准,否则实施时就会发生困难。
采用总成互换修理法时,备用总成的数量与总成的修理时间和车架(或车身)修理时间的差值大小有关,在差额期内必须由备用总成来补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