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术论文就是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对自己在技术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获得的技术经验或技术革新、技术改造的成果等,用说理和讨论的方式加以总结和提高,用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行综合分析,以便进行技术交流及推广应用的文章。
专业技术论文属于实用性文章,它所反映的必须是技师所在的本工种范围内的各种技术或业务问题。据此衡量其实际综合工作能力和特殊的高端技术水平。论文的撰写,所表述的内容必须是在相关专业技术和业务范围内,对技术和业务工作、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成果的记录描述和总结。可以使创新的内容,或作者的独到的简介,并不是重复、模仿别人研究成果的文章。
1.专业技术论文的特点
(1)专业性 对于技术论文来说,最重要的是它的专业性。所谓专业性,就是论述课题的选定和论点的确立,都与相关专业领域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或有重要意义的问题有着密切的关联。要求客观全面,要求作者不带有个人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必须从专业的实际角度出发。论文的论点要正确,材料要真是可靠,不得用个人的喜好来判断问题的是非,更不可根据自己主观假想妄下断语。推理要符合逻辑,要经得起检验和论证。
(2)理论性 技术论文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理论色彩,甚至组成一个比较严密而完整的理论系统。专业技术论文应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本,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将生产实践中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得出具有规律性的成果。如果只是就事论事,整篇文章充满了材料的堆砌和一般现象的罗列,那就失去了专业论文应有的存在意义。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专业技术论文的灵魂所在,其所能达到的理论高度和深度,是衡量其社会、经济和技术价值的重要尺度。一篇专业技术论文总是要运用大量的材料或具体的事例,但这些材料或事例在论文中不是一种简单的组合,而是富有逻辑关系的排列。对所征引事实,都是经过分析和综合后,再给予理论表述,形成正确结论,使论文具有一定的论证性和说服力。
(3)创新性 创新性是衡量专业技术论文价值的核心标准。科学研究工作是加工处理已有信息并使之在更高的层次上与新的信息有机地融为一体的一种创造性精神活动,需要不断地探讨新的方法、提出新的见解、开拓新的领域、发展新的理论。因此,专业技术论文的关键在于创新。专业技术论文不论是解答现存的某个问题,还是综合前人或他人的研究成果,都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和自己的见解,力求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只有这样才会对专业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起到推动作用,才会在相关专业界引起反响。
(4)规范性 专业技术论文在体例形式上有着其固有的规定性和规范性。基本格式正在趋向统一化。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国际标准,我国也曾颁布了科技论文编写格式的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报告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2—1987)。在编写专业技术论文时要遵循这些规定。
(5)可读性 撰写的技术论文不仅要让同行、专家能看懂,还应让广大的本专业从业人员,甚至广大的社会人士能看得懂。
因此,可读性是专业技术论文在形式上和表达方式上索要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指的是技术论文的文字通顺,概念准确,通俗易懂,逻辑性强,具有生动活泼的文风。而且,专业技术论文的结构要篇目合理、顺理成章。论文结构的清晰、有条理是论文可读性的基本要求。论文结构不仅要做到层次分明、言而有序,还要注意论文的科学性,一定要讲究实事求是。
一篇高质量的技术论文,不仅要有创见,还要讲究辞法,达到科学和文学、科学和美学的完美结合。
2.技术论文的写作要求
专业技术论文术语论文类,其格式大致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前置部分。包括封面、题名页、论文标题、论文作者、目录、摘要、关键词。
(1)封面 封面上应包括:题名和副题名(论文的名称),责任者姓名(论文的作者),工作完成日期;论文的类(××技师论文)在页面的左上角。
(2)题名页 题名页上除了封面上的内容外,还需增加上单位名称和地址、责任者的职务、学位(或技术等级)、参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的姓名(或指导老师)。
(3)目录页 将论文里叙述的问题按先后顺序排列,并标明目录中标题在该篇论文中所居页码。至于那一层的标题上到目录页,则由论文的作者根据需要来定,但目录不宜过分细分。
(4)关键词 关键词也称为主题词,是用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每篇论文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并且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关键词放置于论文主体部分的论文题目下面,引言的前面。
第二部分,主体部分。包括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附录部分。
(1)引言 引言又称为前言、导言、绪言或概述。引言包括:研究本课题的理由、目的、研究范围;本课题的理论依据,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必要时还应对采取的方法和使用的要领术语做出解释或说明;简要地说明获得的研究结果或结论及其意义。引言要言简意赅,并具有文采,引言要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对正文的印象就有了良好的开端。一般引言要控制在300字以内。
(2)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所占篇幅最多,一篇技师论文约在3000字。要求正文有理论、有实际、有数据,有理有据。要求做到论点明确、论据确凿、论证合理。文章的结构应该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按照国际标准的通行格式标明层次关系。用小写的阿拉伯数字标明层次,每增加一个层次,在上一层次的数字后面用小点表示,如:1.1.1。
(3)结论 结论是全文的总结,其内容一般包括:本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规律、解决了什么理论或实际问题;在结论中还可以提出建议、研究摄像、仪器设备的改进意见、尚待解决的一些问题等。结论写作要十分严谨,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炼。
(4)参考文献 在正文的末尾注明参考文献,证明引证的论据是真实的。技师论文采用尾注法,也就是将一篇论文引用的全文献统一编号,然后依次标注于正文的末尾。
(5)附录部分 附录是作为论文主体的补充项目,并不是必需的。如有些表格或图表不便于放置于正文中,但又需要对论文主体进行补充说明的,可作为附录放在最后,但需在正文所涉及的地方用括号标明:(见附录××)。
论文的版面要求:纸张大小统一用A4纸张,每页按28行,每行30个汉字的标准排列,字体用宋体,字号大小为标准“四号”字,论文的大标题在封面及题名页中用标准“二号”字。
3.技术论文的撰写注意事项
技术论文的撰写,要规范、完整,在撰写技术论文时,需要了解技术论文的撰写思路,在撰写时的相关注意事项如下:
(1)选题 论文的题目要明确直观,在所从事的工作中选择1~2个问题进行分析。题目要规范、明确、主题鲜明。所选题目必须是工作实践中发生过的、遇到过的实际案例分析,而不能用理论的推断。确定论题前,作者应先大量地收集、接触、整理相关的研究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最终确定论文的题目。这也是作者在撰写论文过程中的必经环节。
选题是撰写论文成败的关键,应符合几个原则:一是选题要扬长避短,选择本人熟悉的车型或曾经参与实践的相关课题;二是题目要明确具体,让读者看后就明白论文主要内容;三是题目要有具体的内容,不能只是相关技术的综述;四是选题要有一定的创意和深度,符合技师技能等级的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四是选题要紧跟时代步伐,不能选择陈旧的知识内容,既缺乏新意,且不具任何的发展意义。
论文的题目可以有主标题和副标题,题目要贴切、醒目、简洁、新颖。
(2)拟定提纲 技术论文的选题确定以后,就要着手拟定论文提纲,论文的提纲即论文的结构。它是论文的主体结构形式,也是论文表述的依据。论文的提纲是撰写论文的基本思路,是论文的逻辑骨架。(www.xing528.com)
提纲的列举,要紧扣论文的题目,提纲可以列成简单提纲或详细提纲。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论文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能帮助写作时思路清晰,顺利完成写作任务。详细提纲是把论文的主要论点和展开部分较为详细地列出,在写作前编写了详细提纲,执笔时就更加顺利。
提纲的编写,要注意3个方面的问题:思考论文的写作意图,包括选题的理由、价值、中心思想、总论点等;围绕中心思想、总论点确定分论点,考虑论文的层次、结构、逻辑联系等;将上述思考写成内容提要,这是提纲的主要内容,也是论文结构的骨架。拟写时先要考虑从哪些方面、以什么顺序论述、展开总论点;总论点安排妥当之后,再逐个考虑每个项目下的分论点,每个分论点确定后,再考虑如何论证分论点;安排材料论证分论点。
(3)撰写正文 论文正文的撰写过程是论文写作的核心环节,是锻炼自己如何从大量的感性材料中发现问题,进而深化为理性思考的过程。它要求学生在技能训练与日常实践经验积累过程中从对某一观点、某一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能够独立地思考或探讨。这一过程也是对自己观察领悟能力、分析思维能力、综合概括能力、文字表述能力等方面的实际检验。整个过程包括:根据提纲写出初稿→反复阅读推敲修改→需求求教→反复补充完整等。
(4)其他内容的写作 按照论文提纲完成其他内容的写作,包括前置部分(题名、论文作者、摘要、关键词),主体部分(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写作时注意与教材对照,补充完善,直至自己满意为止。
(5)修改成文 论文的修改是论文写作的最后阶段,也是论文写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修改功夫的锤炼是写作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一篇好文章,往往是对论文初稿经过反复推敲修改出来的。反复修改的过程,其实是研究的深入,是提高论文质量的有效措施,也是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对读者、社会高度负责精神的体现。
一般来说,论文的修改应从全局着眼,大处入手。先审视观点及所用的材料,理清论证的逻辑思路,然后再注意局部的调整、语言的锤炼和技术细节等方面的处理。
1)技术论文的修改范围。
①选题和观点的修改。观点是学术论文的灵魂,是论文科学价值的体现。选题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关系论文的成败。观点正确与否,表现在选题主题的提炼以及标题的准确与否上。因此,论文的修改首先要从审查修正选题、标题和观点入手。论点的修改就是对文章中芜杂的观点和思想加以整合,提炼出一个更具概括性的总论点。同时,对各个分论点、小论点进行调整疏通与修改,以求论点严谨、明晰和统一。
②材料增删。论文的材料是论点的来源,也是论点成立的基础。材料充分有力,观点才能鲜明突出。材料选用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4个方面,即必要、真实、恰当和典型。增删材料时应以4个标准为尺度,对材料进行增、删、调,力求达到论点与材料的和谐统一。
③结构的调整。论文要有正确的立意,还要有严密的逻辑性。即不仅要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还要做到“言之有序”。结构的调整,就是要求理顺作者的思路,检查正文各层次、各段落是否围绕中心论点进行严密的逻辑论证;中心论点放射出的若干分论点是否符合事理;论证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否严谨清晰;详略是否有效;各部分的过渡、照应、衔接是否自然;全文是否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的整体。调整结构的原则和要求,应该看是否有利于突出中心论点,服务于中心论点。
④语言的锤炼。这是论文修改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将直接影响到论文内容和观点的表达。技术论文要求用词十分精确,句法完整严密。要使论文写得准确、流畅、精当,就必须对语句进行字斟句酌,千锤百炼。论文的语言修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字词的选择应做到准确、鲜明和生动。切记生造杜撰词语,拆用成语,要消灭错别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专业术语与概念要求运用准确。
其次,句和段的修改。在应用长句时切记出现语法错误,对结构残缺、混乱或搭配不当的句子,要注意改正,使之符合语言规范。严禁造句、半文半白,滥用修辞手法、名言、警句。同时注意句子简明、精炼、句式富于变化,长短相同,上下贯通,使文章读起来抑扬顿挫,通顺流畅。
再次,标点符号及格式的规范使用要符合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GB/T15843—1995。标点符号是文章的构成要素之一,是书面语言的“五官”。标点符号应该标出语句、段落、层次、篇章的脉络和逻辑,做到准确无误。论文的书写还有一些约定俗成的格式和规范。例如标题的书写、空格、小标题及序号的使用等,在论文修改时也应注意。其他的包括数字、图表、符号和公式的书写也要符合规范标准。
最后,还应再次核对引文和参考文献,对照原文,逐字校对,检查引用是否有误,注释是否清楚规范,参考文献的列举是否确凿、有误遗漏等。
2)技术论文的修改方法。
①自改法和求教法。自改法,就是作者对自己的论文作全面检查,找出毛病,加以改正,指导最后定稿。求教法,这是一种虚心求教、集思广益的修改方法。作者在对论文初稿作一定修改之后,将文稿交给他人,请别人帮助修改,提出意见和建议。集多家之言后,再对论文进行修改,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为了便于交流,修改纸质文稿时应采用标准校对符号。
②热加工和冷处理法。热加工法,就是在论文初稿完成后,趁热打铁,及时修改。这时作者对刚完成的论文内容相当熟悉,此时做修改,保持了思维活动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对先前写作时无暇顾及的缺漏或错误,做及时补充和修改,印象比较深刻。但热加工法的缺陷也比较明显,由于作者的思路尚处于初稿写作时的逻辑框架之中,不能跳出原来思维的圈子对论文作冷静的观察,所以很难有新的突破。冷处理法,是指作者在完成论文初稿之后,有意识地放一段时间、三五天、一两个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等自己经过一番冷静沉思,或遇到新的启发之后,作者比较容易跳出初稿思路的封闭式圈子。它的缺陷在于很容易忽略在初稿写作过程中偶然闪现的思想火花,有时因时间限制,不允许放几天,就无法冷处理了。
③静观法和朗读法。静观法,就是修改时把论文草稿从头到尾看几遍,冷静地作一些分析。看看改改,几经反复,也可以把论文修改引向深入。朗读法,就是把论文初稿朗读几遍,发现问题,然后修稿。这种方法,对论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语句不通、衔接不紧、缺词漏字、情感不符等语言表达方面的问题,只看不容易发现,一旦朗读出来,就可以发现不妥之处。
以上的几种论文修改方法并不是彼此孤立的,可以相互交叉,我们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反复修改,直到取得比较理想的修改效果。
(6)撰写文稿时的注意事项
1)用语要规范。撰写论文时要采用规范用语,不要采用俗语、行话等非规范用语,见表15-8。
表15-8 规范用语和非规范用语
(续)
2)文稿要规范。文稿一律用A4纸张打印,文字、图标、图形的编排要规范、合理,且应统一编号。图号、图名写在图的下方,表号写在表名的前面,表号与表名中间至少空一格,二者均写在表格的上方。
3)层次要清晰。论文的层次不同于书稿,一般三个层次就可以。第一层次用阿拉伯数字1、2、3……表示,顶格书写;第二层次用1.1、1.2……表示;第三层次用(1)、(2)……书写,正文开头空两个字书写。
4)计量单位使用要正确。我国法定的计量单位包括: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国家选出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上述计量单位的名称和符号,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84年2月27日发布的《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执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