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文潮位是水位变化的主体,平均海面可看作其平衡位置,则时刻t从平均海面起算的天文潮位TMSL可表示为式中,m为分潮的个数;H、g为分潮的调和常数;V为分潮在时刻t的天文相角。但因分潮振幅间的差异很大,只有部分振幅较大的分潮才有实际意义,称为主要分潮。表3.1常用的13个主要分潮续表通常可认为,表3.1中的13个主要分潮已构成了天文潮位的主体,基本可代表天文潮位。图3.7为某站从平均海面起算的水位与天文潮位,单位为米。
天文潮位是水位变化的主体,平均海面可看作其平衡位置,则时刻t从平均海面起算的天文潮位T(t)MSL可表示为
式中,m为分潮的个数;H、g为分潮的调和常数;V(t)为分潮在时刻t的天文相角。
理论上,式(3.4)应包含所有分潮的贡献,如杜德逊展开的386个分潮。但因分潮振幅间的差异很大,只有部分振幅较大的分潮才有实际意义,称为主要分潮。其中最常用的主要分潮有13个:2个长周期分潮、4个全日分潮、4个半日分潮与3个浅水分潮,列于表3.1。
表3.1 常用的13个主要分潮
续表(www.xing528.com)
通常可认为,表3.1中的13个主要分潮已构成了天文潮位的主体,基本可代表天文潮位。13个主要分潮的振幅具有如下的规律:①在2个长周期分潮中,Sa在中国近海从南至北逐渐增大,振幅10~30cm;Ssa较小,振幅在5cm内;②在4个全日分潮中,K1最大,O1略大于K1的2/3,P1略小于K1的1/3,Q1约为K1的2/15;③在4个半日分潮中,M2最大,S2略小于M2的一半,N2略小于M2的1/5,K2略大于M2的1/10。④浅水分潮的振幅只在沿岸浅水区与河口才能达到有实际意义的量值。
分潮的调和常数与地点有关,传统上是通过长时间水位观测,由潮汐分析获取其精确量值。当调和常数已知时,由式(3.4)可计算任意时刻的天文潮位,即为潮汐预报。图3.7为某站从平均海面起算的水位与天文潮位,单位为米。
图3.7 水位与天文潮位变化曲线
由图3.7可看出,水位变化的主体是天文潮位,两者的变化基本一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