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很早就了解到海潮和农历、月亮、太阳有关,但第一个给出科学解释的是英国科学家牛顿,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用这个定律解释地球的潮汐现象,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奠定了潮汐学科的科学基础。
地球上任一点都受到各天体的引力。同时,地球与每一个天体分别构成平衡系统,地球及天体都相对于平衡系统的公共质心作公转运动,且公转运动呈平动性质,因此地球上任一点的公转运动一致,受到完全相同的公转离心力。对于某单个天体X,若地球上任一点P处受到该天体的引力记为Fg、公转离心力记为Fc,则引力与离心力的合力定义为该天体在P点处产生的引潮力,记为Ft(P点处取单位质量,即力指加速度)。图2.8为引潮力示意,O为地球的中心,OX为天体X的中心,L为P点至OX的矢量,r为O点至OX的矢量。
据万有引力定律,P点处受到天体X的引力Fg(指向天体X)为
式中,G为万有引力常数;MX为天体X的质量;L为L的量值,即P点至OX的距离。引力Fg与P点在地球上的位置有关。
图2.8 引潮力示意
公转离心力Fc(背向天体X)由下式计算(www.xing528.com)
式中,ω0为地球绕地球与天体X公共质心作公转运动的角速率,r为r的量值。因公转为平动,故地球上任意地点所受的公转离心力都相同。
P点处由天体X引起的引潮力Ft是引力Fg与公转离心力Fc的合力,即
引潮力Ft与P点在地球上的位置相关,而为了维持地球与天体X之间的距离(或者说维持该系统的平衡),引力Fg与公转离心力Fc必在地心处相平衡,即两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图2.8中地心O处所示),因此地心处的引潮力Ft为零。于是,P点处由天体X引起的引潮力又可定义为:该点和地心所受天体X引力的矢量差,即
上述是对某个单一天体X引潮力的研究,为了论述方便,各参数符号中省略了天体X的标注。理论上,所有天体都能对地球产生引潮力,但考虑到各天体质量及与地球间的距离,只有月球(在潮汐学中通常也称为太阴)和太阳能够在海洋上产生可观测到的海面变化,并且月球引潮力大于太阳引潮力,约是太阳引潮力的2.17倍。月球引潮力和太阳引潮力产生的潮汐分别称为太阴潮与太阳潮,而总的潮汐效果则是月球引潮力与太阳引潮力的合力作用。但需注意的是,引潮力的量值只相当于地球重力的约十万分之一,因此,潮汐实质是海水在引潮力的水平分量作用下引起的堆积与扩散运动,对应于涨潮与落潮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