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尼泊尔神庙建筑之檐部斜撑,技艺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尼泊尔神庙建筑之檐部斜撑,技艺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神庙檐部斜撑是尼泊尔传统神庙建筑的一大特色和亮点,是尼泊尔传统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正面斜撑位于每一面墙体的正面,檐角斜撑位于神庙的四个角部,与墙面呈45度夹角。神庙檐部斜撑最让人惊叹的莫过于其上面的雕刻,雕刻的题材、种类、形态各式各样,引人入胜。在印度教神庙,常常“性力派”的檐部斜撑雕刻。檐角斜撑承受的屋顶重量大于其他部位,所以许多神庙的檐角斜撑比其他部位的斜撑都要宽大。

尼泊尔神庙建筑之檐部斜撑,技艺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神庙檐部斜撑是尼泊尔传统神庙建筑的一大特色和亮点,是尼泊尔传统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斜撑是用于支撑出檐深远的坡屋顶,将出挑的屋顶重量传递到承托斜撑的墙体,其结构作用和中国的斗拱类似[6]。斜撑底部支撑在墙体出挑的砖墩或者木墩上,顶部与坡屋顶出挑的木椽相接。斜撑数量是偶数,沿着神庙主入口中轴对称。根据斜撑所处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正面斜撑和檐角斜撑(图4-59)。正面斜撑位于每一面墙体的正面,檐角斜撑位于神庙的四个角部,与墙面呈45度夹角。神庙檐部斜撑最让人惊叹的莫过于其上面的雕刻,雕刻的题材、种类、形态各式各样,引人入胜。常见的木雕形象有神像、神兽、普通男女、植物花卉等[7]

根据斜撑木雕的图案分布,可以将斜撑立面分为三部分,底部与砖墩或木墩交接区域、中间神像等形象表现区域、顶部与檐口交接区域。中间区域约占总长度的60%,底部和顶部各占20%。斜撑的长度与神庙的大小和神庙屋檐出挑的深度有关。一般较大的神庙斜撑都比较长,因此木雕上的神像也较大,最大可达1.2米左右。斜撑的底部和顶部雕刻比较简单,采用植物花卉或者几何图案。中间部分的雕刻与底部及顶部有鲜明的对比,雕刻非常生动复杂,人物和动物都惟妙惟肖。斜撑中部的装饰母题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神庙供奉的主神的形象,包括主神本身及其化身。在斜撑上经常可见湿婆及其化身、湿婆及其妻子帕尔瓦蒂、毗湿奴及其化身等。第二类是神庙的守护神兽。

图4-59 神庙斜撑分布图

印度教神庙檐口斜撑最常见的女性形象是印度教中的八位母亲神,信徒们将母亲神奉为他们的守护神。这些母亲神形象各异,穿着服饰和佩戴首饰都不相同(图4-60),为多手臂并骑在其坐骑上。比如库玛丽女神骑孔雀、大因陀罗神母(Indrayani)女神骑大象、查蒙达(Chamunda)女神骑魔鬼、瓦拉希(Varahi)女神骑水牛、拉克希米女神骑狮子等。面部朝前的神像通常有多手臂,手中持有各种象征物。可以通过象征物分辨不同的神,例如手持三叉戟的是湿婆,手持海螺的是毗湿奴。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神像身体后面的手臂是后期接合上去的,前面的雕像是一个完整的木头雕刻的。

在印度教神庙,常常“性力派”的檐部斜撑雕刻。这些是印度教“性力派”雕刻,在印度教信徒心中,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印度教信徒信仰“性力派”,即相信阴阳交合的力量,因此经常可见信徒供奉林伽和尤尼。斜撑上常出现成对的神,如湿婆与帕尔瓦蒂、毗湿奴与拉克希米、因陀罗和因陀亚米等。还有一些斜撑表现性爱场景,出现两个人、三个人、人和植物等不同场景(图4-61)。这些带有性爱场景的斜撑通常是湿婆神庙,绝不会出现在佛教神庙。廓尔喀杜巴广场皇家招待所的檐柱斜撑性爱雕刻非常丰富,从立面上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上部雕刻树叶图案,中间雕刻女神,下部是表现性爱场景的雕刻。情色场景占整个立面的五分之一左右。这些情色雕刻大多出现在17世纪左右。(www.xing528.com)

图4-60 神庙斜撑女神姿态

图4-61 廓尔喀皇家招待所斜撑雕刻

檐角斜撑有最有趣的雕刻形象,不管神庙供奉的主神是谁,神庙檐角雕刻的形象都是一样的。檐角以怪兽格里芬(Leogryphs)的形象存在(图4-62),因为这个怪兽有不愿移动的性格,以此来象征神庙的稳定。檐角斜撑承受的屋顶重量大于其他部位,所以许多神庙的檐角斜撑比其他部位的斜撑都要宽大。怪兽格里芬四肢张开,张开血盆大口,呈扑倒形象。据说这种恐怖形象可以吓走任何试图危害神庙的邪神。在格里芬的下部还有一只小怪兽,面目狰狞,托着格里芬的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