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尼泊尔印度教神庙建筑中,檐柱是其一大特色。檐柱在神庙建筑中有两大作用:①檐柱是神庙重要的结构部件;②檐柱是神庙重要的装饰部件。檐柱的结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建筑上部荷载通过檐柱传递到基座,保证了神庙的结构稳定。檐柱的装饰作用也显而易见,清晰、精美的檐柱雕刻图案,展示了印度教文化。与墙体封闭的围合方式不同,檐柱在神庙内部与神庙外部空间之间形成一个开放通透的灰空间(图4-40),供信徒参拜转经时使用。神庙的檐柱数目通常为偶数,从而形成奇数开间,形成中轴对称格局。有些神庙的上层墙体较重,就会出现双排檐柱布局,两排檐柱垂直于墙体一前一后布置(图4-41)。
与中国古代木构建筑柱式类似,尼泊尔印度教神庙建筑的檐柱也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柱础、柱身、柱头、托木。柱础有石材的也有木材的,等级较高的神庙一般采用石质柱础,普通小神庙多采用木质柱础。石质柱础相对于木质柱础高度较低,高出地面5厘米左右。柱础的形状与檐柱的截面形状相同,面积大于檐柱截面面积。相对于石质柱础,木质柱础会比较高,其高度在柱宽的1/2—1之间。木质柱础和柱身之间采用榫卯的方式交接,非常牢固。
柱身是承重和装饰的主体部分,高宽比在1∶6—1∶7之间,很好地承受上部墙体荷载,同时用于装饰雕刻的面也较大。柱身的截面形状有三种:正方形、圆形、正八边形。正方形柱身较多,柱身上多雕刻各种图案。圆形和正八边形柱身较少见,柱身没有雕刻图案。柱身的雕刻具有特定的宗教含义和文化意义,供奉不同神祇的神庙檐柱雕刻会有细微的差别。柱身的雕刻母题众多,莲花叶是每座神庙都会采用的元素;植物的花蕊在一根檐柱上可多次出现;牛眼通常出现在檐柱雕刻的中间部位;胡桃出现在雕刻上部;一排较小的圆球出现在雕刻的下部;平坦的球形象征水滴雕刻在牛眼的上面或者下面;水瓶雕刻在较低部位;神祇雕像通常出现在雕刻的上部和下部(图4-42)。
柱身上雕刻的神祇与神庙供奉的神祇相同或相关,柱身雕刻的神祇多为蹲姿和坐姿。神祗的形象最多出现在同一个檐柱的两个高度上。部分柱身下部雕刻的神祇是普纳卡拉沙,因为它通常是围绕在神堂周围的神祇[5]。
图4-40 檐柱形成的开放转经空间
图4-41 双排檐柱布局(www.xing528.com)
图4-42 神庙檐柱雕刻
图4-43 神庙檐柱雕刻名称
柱身的不同部分还有不同的名称:古蒂(Guti)、纳为哈(Nahgvah)和卡拉沙(Kalas)。古蒂是采用不同的母题作为柱身上阶段的图案;纳为哈是两个母题之间的间隔条纹;卡拉沙是圣水瓶的形状(图4-43)。
柱头是柱身与托木之间的连接构件,尼泊尔语中称为“查库拉”(Chakula)。柱头剖面呈正方形,雕刻比较简单,由几层线脚组成,高度约为木质柱础的一半。柱头每边都超出柱身,以更多面积承接上层荷载。
托木是一个木构件,将上部木梁的荷载传递到下部柱子。托木的装饰母题非常丰富,可以分为神祇、动物以及花卉纹样。当雕刻神祇时,着重表现与神有关的故事。雕刻的动物一般都是神的坐骑。有的神庙托木还会雕刻与国王有关的故事,比如狩猎。总的来说,托木更多地展现神庙中供奉的神祇的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