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世纪,古代希腊著名的学者亚里士多德,在他写的《天论》中明确指出:大地是一个球体,一部分是陆地,一部分是海洋,外面包裹着空气。他的信徒托勒密,进一步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绘制了一张最古老的世界地图。在这幅地图上,他把欧洲、亚洲和非洲画到了北半部,而在南半部,他画了一块未知的大陆。托勒密认为,只有南半部存在这样一块巨大的陆地,才能保持地球的平衡,否则地球北半部的大陆,会把地球倾翻的。他十分肯定地说,这块未知的南方大陆,在印度洋的南岸。
古代的人们,除了个别学者之外,对于世界上是否存在这样一块未知的南方大陆,有谁感兴趣呢?
想不到在500年前,哥伦布到达了美洲。数不清的黄金白银,源源不断地从富庶的美洲大陆,流水般注进了欧洲冒险家的金库里。这使得有些人口水直流,想去冒险。
这时候,有人想起了托勒密的南方大陆。这块未知的大陆,会不会像欧亚大陆一样?会不会像美洲那样富庶?有人用最美丽的梦,编织了这块大陆的美好景象:温暖的气候,肥沃的土地,丰富的矿藏,稠密的人口。有人甚至煞有介事地说,这块大陆上,人口有5000万。
教会也加入了宣传者的行列,鼓动人们去冒险。恰巧基督教圣经《旧约全书》中,记载说以色列的所罗门王拥有无穷无尽的财富,这些财富来自一个名叫俄斐的神秘地方。俄斐在哪里?它既不在欧洲,也不在亚洲,它既不在非洲,也不在美洲,那么,会不会这个神秘的俄斐,隐藏在未知的南方大陆上?
1567年,西班牙人曼达雅率领一支船队从南美秘鲁出发,进入太平洋,去寻找俄斐。他们到达了现在珊瑚海北侧的所罗门群岛,在岛上辗转半年,没有找到所罗门王的藏金之地,扫兴而归。但他不死心,于1595年再次带领300名西班牙水手,去寻找令人垂涎三尺的俄斐,结果送了命。继西班牙人之后的航海新秀荷兰人,也为寻找南方大陆四处漂洋过海。1605年,有一支荷兰探险队,航行到澳大利亚西北部海面上。由于海岸陡峭,无法登陆。但他们确信,他们看到的大陆,是南方大陆的一部分。于是他们把这块陆地,命名为未知的南方大陆(Terra Australis)。这就是现在的澳大利亚(Australia)。但后来的航海实践证明,澳大利亚还不是真正的“南方大陆”。
南方大陆到底在哪里呢?
18世纪,是欧洲列强瓜分世界殖民地的世纪。当时的英国、法国和西班牙,都在虎视眈眈地寻觅着南方大陆,谁都想第一个找到它,把它攫为己有。
1768年8月,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船长,接到英国政府的一条秘密纸令,要他率领探险队,去探查南方大陆。密令中说:“你们去调查那块土地上的土壤和物产,牲畜和家禽,到河里和海湾里去捕捉鱼群。你们可以找到各种矿产或是各种有价值的宝石。……另外,你们要调查出当地土著居民的人数和性情,并且同他们建立起感情,发展贸易。”
库克船长在以后的6年间,两度深入澳大利亚南部海域,完成了环绕南极一周的航行,几次深入南极圈里。但是,他的船队面前,经常出现无法逾越的浮冰,迫使他不得不掉转船头。当然他没有找到那块未知的南方大陆。
然而,他还是有功绩的。这功绩就是从根本上动摇了人们对南方大陆的传统观念,给那些企图占有南方大陆的殖民主义者泼了一盆冰冷冰冷的雪水。他在航行报告中写道:
“我在高纬度上仔细搜索了南半球的海岸,绝对证明南半球内,除非在南极附近,是没有任何大陆的。但南极是不可能到达的。”他认为,南极大陆即使存在,在经济上不会有什么价值,那里不过是一块寒冷的不毛之地。(www.xing528.com)
这盆雪水泼灭了殖民主义者贪婪的欲火。在库克以后的半个世纪里,几乎没有船只再到遥远的南方去。直到1819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不知为什么心血来潮,派别林斯高晋率领一支俄国探险队,重新去寻找那块未知的南方大陆。1821年1月16日,别林斯高晋的船队在南纬66°22′、西经2°15′的海面上,看到了南方大陆陡峭的海岸,也看到了海岸上白雪皑皑的山峰。这样,俄国人说,是他们第一个发现了南方大陆,这就是现在的南极洲。
遗憾的是,美国人站出来对俄国人的说法表示异议。美国人有根有据地说,早在别林斯高晋之前,帕尔默已经看到了南极洲。帕尔默是一位美国捕猎海豹的行家,1820年11月中旬,他的捕海豹船“英雄”号,开到了南设得兰群岛附近的海面,发现南方海域里还有一块陆地,这块陆地就是今天的南极半岛——南极大陆伸出的一个触角。
让俄国人和美国人去争论吧。他们不过是站在自己的船上,抬头望见南极大陆的轮廓,可是谁也没有接近大陆,更谈不到爬到岸上,看看南极大陆到底是什么模样。
不声不响在南极海岸上登陆并且悄悄在大陆上度过第一个冬天的,倒是挪威科学家包尔赫克列文带领的南极考察队。1895年,他一路顺风,平安到达了罗斯海,第一次在维多利亚地的阿德尔角上登上了南极大陆的海岸。这位不动声色的博物学家,艰难地在大陆上站稳脚跟。他没有去寻找所罗门王的金库,而是用榔头和小刀,采集了南极的第一批岩石和植物标本。1899年,他再次在维多利亚地登陆,并准备过冬。他建造了过冬的小屋,成立了一支10人组成的过冬队伍。结果他满载而归,获得了南极冬季极为难得的珍贵气候资料。
继包尔赫克列文之后,英国斯科特船长在1901~1904年间,连续在维多利亚地度过了2个冬天。他还深入大陆内部考察,一直走到南纬82°17′的地方。他测定了南磁极的位置,也确定了南极点应该在大陆上。尽管7年后他在与阿蒙森争夺南极王冠上的明珠的那场战斗中失利,归途中又遇到了暴风雪夺走了他的生命,但他在竞赛途中念念不忘科学考察的高尚精神,历尽千辛万苦始终没有抛掉16千克南极化石标本的感人形象,至今仍叫人铭记不忘。
挪威探险家阿蒙森的名字,也当之无愧地应该挂在南极大陆的纪念碑上。他在1911年与斯科特船长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夺标竞赛。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人,到达日期是1911年12月14日。他在科学上的贡献是,在南极点停留了3天,收集了那里的珍贵资料,他还发现了南极横断山脉最南端的毛德皇后山,带回了极有价值的岩石和植物标本。
20世纪20年代以后,随着航空事业的发展,地球上的时间和距离一下子缩短了很多很多,神秘的南极大陆进入飞机考察的新时期。
值得一提的,要数美国海军上将伯德了。1929年11月29日,他第一次完成了去南极点的空中考察并在飞机上拍摄了大量照片。空中考察当然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伯德的飞机,穿越南极横断山脉时,受到上升气流的干扰,飞机像只断了线的风筝在气流里颠簸翻腾。伯德急中生智,割爱抛掉了汽油和食物,才免于遭难。1933~1935年间,伯德再度飞抵南极,在玛丽伯德地进行航空测量,研究了当地的地质构造,并用声呐探测法测定了玛丽伯德地南侧的冰层厚度。1946年,伯德又组织了一次空前规模的南极探险,探险队拥有包括破冰船、航空母舰、潜水艇和驱逐舰等30多艘船只组成的庞大船队,带有各种电台和雷达装备,美国政府还给他4000名包括各个兵种的军人。
1957~1958年国际地球物理年间,美国、英国、苏联、挪威、法国、比利时、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和智利等17个国家联合起来,一起在南极进行科学考察。我国科学家的足迹,也在80年代初第一次印在南极大陆上,并于1985年2月20日,在南设得兰群岛中的乔治岛建成了“中国南极长城站”,成为在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的第17个国家。到目前为止,已有10多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40多个科学考察站。成百上千的科学家,为了揭开这块南方大陆的奥秘,离开了祖国,离开了亲人,在黑昼白夜中浑汗工作。
从托勒密的未知南方大陆,到成百上千人进入南极,人类历史走过了20个世纪。但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南极大陆仍然是地球上研究得最少的一个大陆,连它的地图,还有不少空白点。然而,主宰地球的人类,毕竟一步一个脚印,正在逐步撩开蒙在这块神秘陆地上的面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