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藏最大的冰川,地球上的海洋性冰川

西藏最大的冰川,地球上的海洋性冰川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藏江南最大的特色是在那里发育有我国最多的海洋性冰川。西藏东南部的海洋性冰川,集中分布在唐古拉山东段、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和喜马拉雅山东段。其中以念青唐古拉山东段的冰川最多,也最典型,长度超过10千米的大冰川屡见不鲜。想不到八玉沟的源头,是块藏龙卧虎的地方,那里盘踞着一条我国最大的海洋性冰川——卡钦冰川。左拐右弯,爬过一道道冰碛,才能正式登上卡钦冰川。卡钦冰川的中部,出现了海洋性冰川上特有的弧拱构造。

西藏最大的冰川,地球上的海洋性冰川

西藏江南最大的特色是在那里发育有我国最多的海洋冰川。我国共有海洋性冰川9500平方千米,西藏东南部占去8000多平方千米,横断山脉还有1450平方千米。西藏东南部的海洋性冰川,集中分布在唐古拉山东段、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和喜马拉雅山东段。其中以念青唐古拉山东段的冰川最多,也最典型,长度超过10千米的大冰川屡见不鲜。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有一条很著名的支流易贡藏布江。在易贡藏布江上,又有一条不太出名的支流八玉沟。想不到八玉沟的源头,是块藏龙卧虎的地方,那里盘踞着一条我国最大的海洋性冰川——卡钦冰川。这条冰川是念青唐古拉山最大的冰川,也是西藏最大的冰川。

卡钦冰川

从地图上看,卡钦冰川的外貌特征似乎很简单。它长35千米,面积172平方千米,冰川末端终止在海拔2530米的原始森林里,其中有10千米的冰舌掩藏在绿树浓荫之中。

如果你实地到冰川上去考察一番,会发现卡钦冰川隐藏着无数的奥秘。

沿着易贡藏布江溯流而上,不久就可以到达它的支流八玉沟。八玉沟是一条古代冰川曾经栖息过的古冰川谷地。古代冰川最强盛的时候,这条河谷里,全部被冰流占据。在较长时间的冰川作用下,这条宽约2千米的谷地两旁,被古代冰川侵蚀出来的悬崖绝壁到处可以见到,有的崖壁高达几百米,壁立如同斧削一样,可见冰川的侵蚀力量是何等强大。现在的谷地里,到处是苍翠的林木。野桃花盛开时,红艳得像晚霞;桃林果实成熟时,沉重得使枝条弯下了腰。还有成片成片的野核桃林和木瓜林。从松杉老树上悬挂下来的松萝和葛藤,好像翡翠串成的珠帘,缠缠绵绵,袅袅婷婷。林间空地上,千姿百态的菌类植物屡见不鲜,蘑菇、香蕈、木耳猴头菇,垂手可摘:奇异珍贵的药用植物种类繁多,三七天麻灵芝、羽叶参,俯拾即是。

穿过层层密林,才能达到卡钦冰川的前端。这里有一个美丽的小冰湖。卡钦冰川的融水被一些冰碛阻塞,就形成这种小冰湖。冰川学上把它叫作冰碛阻塞湖。卡钦冰川的冰崖直接伸到湖岸,从冰崖上崩落下来的冰块,好像一艘艘大大小小的航船,在湖中缓缓游弋,景色十分迷人。

然乌湖

不少冰川的末端,都有这种冰碛阻塞湖。像唐古拉山碑加雪山下的坡戈冰川,它的冰舌甚至伸进湖中心,形成漂浮冰舌漂荡在湖面上。一般冰碛阻塞湖都不大,但也有面积很大的。像林芝县的八松湖,长13.5千米,宽2.2千米,人们在这个湖上,利用湖水落差,还建成了一座水电站

左拐右弯,爬过一道道冰碛,才能正式登上卡钦冰川。冰川表面被一层冰碛覆盖着,冰碛上还生长着各种开出红、黄、蓝、紫小花的植物,甚至有树龄在10年以上的杨树、桦树、杉树、沙棘等高大林木生长,使人一点也不觉得自己站在冰川上了。冰川上有生物,这是海洋性冰川的特征之一。因为海洋季风气候在夏季高温多雨,使得这里的冰川温度几乎处在融点上。怪不得冰川上的林木花草和冰川两岸的森林,是这样生气蓬勃。更有趣的是,在横断山脉的冰川附近居然开辟了梯田,一些耐寒的农作物,在那里茁壮成长,频频向冰川招手致意呢。这恐怕是世界上很难见到的奇观了。

越向上走,冰碛逐渐稀疏。不久就露出冰川真面目来。

卡钦冰川的中部,出现了海洋性冰川上特有的弧拱构造。它们好像医疗照片上的脊椎骨,又好像百足蜈蚣的脊背,一节叠着一节,一层连着一层,中间前凸,两侧后弯,形象十分壮观。弧拱构造开始部分的弧线和凸起,比较模糊,越向上,弧线越清楚,凸起越明显。如果你走到弧线处仔细观察,它们很像被车轮碾过后留下的车辙。(www.xing528.com)

这种壮观的冰川弧拱是怎样形成的呢?

一种观点认为,它是由于海洋性冰川上冬夏季节降雪量差异过大而造成的。海洋性冰川的主要降雪季节是在夏季,加上夏季雪崩冰崩多,促使冰体流动加快,这样就形成了凸起。在冬季,降雪明显减少,冰川流动缓慢,这样就形成了凹部。每一年,就形成一个凸起和一个凹部,也就是说,一年形成一节弧拱,犹如树木年轮一样。几十年形成的几十节弧拱连接在一起,就出现了冰川弧拱构造。

另一种观点认为,它是由于冰川冰的疏密程度不同而造成的。夏季的积雪温度高,又有融水渗入,它在后来变成冰川冰的过程中,冰体比较密实;冬天的积雪,相对来说,比较疏松,变成的冰川冰,也显得疏松。这些疏密不同的冰川冰,在逐渐流动的过程中,密实的冰体,不容易融化,而疏松的冰体,比较容易融化。久而久之,密实的冰体显露出头角,疏松的冰体显露出弧形小沟,就变成了一节节弧拱。

这两种观点,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到底哪一种更接近真理,那是冰川学家要去验证的事。

卡钦冰川上有一种近似老鼠的东西,人们叫它“冰老鼠”。其实,它不是动物,而是植物。如果你捉起一个来,掰开看一下,冰老鼠肚子里没有五脏六腑,仅仅是一团黏土,外面包裹着的是一层苔藓。这种苔藓,学名叫高山墙藓,能在冰上繁殖。最初时候,一些高山墙藓黏附在黏土团上,由于冰面融化,促使这些黏土团在冰川上滚移,苔藓球也就越滚越大,逐渐变成橄榄形或椭圆形。初初看去,真像—群毛茸茸的老鼠伏卧在冰川上伺机捕食。

当然,卡钦冰川上也有活的生命。

最出名的当推雪蚤。雪蚤很小,只有1毫米长,是一种完全生活在冰雪里的弹尾目无翅膀昆虫。它有一条伸缩灵活的尾巴。这条尾巴是雪蚤全身最重要的器官,依靠尾巴的力量,它能灵活自如地弹跳到空中,依靠尾巴的伸缩,它能把食物钩进躯体再慢慢进餐。因此,也有人把它叫做冰上弹尾虫。雪蚤的颜色较深,它们成群地生活在冰川上,能使局部冰雪面改变颜色。它们能爬能跳,能在水面停留,特别喜欢早晚在冰雪面上活动。它们不怕冰冻,夜晚和冰雪冻结在一起,白天冰雪稍有融化,它们又活跃起来。雪蚤主要靠捕食微风吹来的植物花粉和从海洋里飘浮到空中的海藻为生。

真正祖祖辈辈离不开冰雪的,是生活在冰川粒雪盆里的冰蚯蚓,学名叫作冰川华线蚓。它长20~30毫米,颜色深黑,与雪面相映,很容易发现它。它们夏天在雪面上活动,一到冬天,就钻到雪层深处过冬。它们耐寒冷,能在雪里孵化幼虫。它们也吃花粉和海藻为生。

生物体内水的冻结,是对生命的莫大威胁。雪蚤和冰蚯蚓,为什么不怕冰冻呢?

原来,这两种小小的生命,在它们的祖先移居到冰川上来居住以后,适者生存,逐渐在身体里合成出一种叫作抗冻蛋白质的东西。这种物质能够降低血液的冰点。根据科学家在南极的研究资料,一些在0℃以下冰水中游来游去的南极鱼,它们身体里也有抗冻蛋白质。如果南极鱼的血液里没有这种物质,那么,鱼血在-1℃时就会冻结,鱼也就冻僵了。但是,鱼血里含有抗冻蛋白质,鱼血的冰点就能降到-2.1℃以下。像卡钦冰川这样的海洋性冰川上,冰川冰的温度几乎一直处在0℃左右,即使是冬天,冰川表面的温度降到零下几度,但在雪层里面,温度还是保持在0℃左右,冰蚯蚓们在里面过冬,环境非常舒适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