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被冰雪覆盖的面积大约在1200万平方千米以上,平均厚度在2000米上下。用这两个数字相乘,就可以算出南极冰盖的大致体积——2400万立方千米。
世界上最大的冰盖在南极。北极附近的格陵兰岛的冰盖居世界第二位,但是它的面积还不到南极冰盖的1/10。至于一些高山上覆盖着的冰川,把它们加在一起也远远比不上南极冰盖。世界上90%的冰雪,都贮藏在南极。
正因为这样,人们给南极起了一个“冰箱”的外号。这不仅是因为那里冰的体积十分巨大,也是因为它对地球的大气、海水,都起着冷却的作用,和一个大冰箱差不多。
这个巨大的冰箱已经存在了多少年呢?
地质工作者要想知道一个地方的地质历史,他就要对地层进行各种研究。地层本身就是一份珍贵的地质记录。
科学工作者要了解南极冰盖的历史,也同样要从冰盖中去寻找线索。几千米厚的冰层是一份珍贵的档案,吸引着成百上千的科学工作者,千里迢迢地到南极去。(www.xing528.com)
南极考察队
科学工作者研究的题目之一,是南极冰盖的年龄。这个秘密,他们是用同位素测量法来取得的。
大家都知道,水分子是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结合而成的。但是,自然界的水总含有少量氢的同位素氘、氚和氧的同位素氧-18。这些同位素的含量和气温有关系。温度比较高,含的同位素量大;温度比较低,含的同位素量少。夏天气温高,同位素含量多;冬天气温低,同位素含量就少。因此,利用夏半年和冬半年降雪中同位素含量增减的特点,就可以确定冰层的年龄。也就是说,相邻冰层中,同位素含量出现的1次起伏,就代表1年。
利用冰盖中的同位素含量,还可以大致确定不同年代的气温状况。因为,今天南极的气温我们是知道的,同时,今天南极降雪中的同位素的含量也可以测出来。这样,就可以把过去某一年代冰层中的同位素含量和今天的作比较。要是那年冰层中的同位素含量比现在的少,说明那年温度低;同位素含量多,说明那年温度高。
科学工作者用这个方法,测出了7.5万年前到1万年前的气温变化:1万年前(大约在1千米深的冰层中)同位素氧-18明显地趋向减少,说明当时气候逐渐变冷;到了更深的地方,大约到1.7万年前,氧-18含量最少,说明当时南极气温降到了最低点。再往上溯,氧-18含量又渐渐上升,直到接近冰层底部,也就是7.5万年前,氧-18含量逐渐接近现在的含量。这说明那时的气温和今天的南极相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