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方美术对中国美术的影响及解读

西方美术对中国美术的影响及解读

更新时间:2025-01-16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此本是以日文版完成的译稿为底稿,参照新版英文本重新翻译完成的,并且随书刊载了译者的长篇译后记《16世纪至20世纪西方美术对于中国美术影响的历史回顾》,该文除了为西方美术对于中国美术的影响这一专题提供更为翔实的资料之外,也针对该著作中讨论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另外,王镛的《世界性语言的对话——读苏立文教授的〈东西方美术的交流〉》一文对此书的内容作了简要评述。

迈克尔·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教授的著作《东西方美术的交流》(The Meeting of Eastern and Western Art)1973年在伦敦出版英文本,1976年由日本洋贩出版株式会社出版中川晃翻译的日文本,1982年《美术译丛》第2、3期刊登了朱伯雄翻译的该著作中的“中国与欧洲的美术”部分,198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新版英文本,1998年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了陈瑞林翻译的中文本[1]。此本是以日文版完成的译稿为底稿,参照新版英文本重新翻译完成的,并且随书刊载了译者的长篇译后记《16世纪至20世纪西方美术对于中国美术影响的历史回顾》,该文除了为西方美术对于中国美术的影响这一专题提供更为翔实的资料之外,也针对该著作中讨论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另外,王镛的《世界性语言的对话——读苏立文教授的〈东西方美术的交流〉》一文对此书的内容作了简要评述。而国外对此书的评论,笔者见到的有埃伦·约翰斯顿·兰恩(Ellen Johnston Laing)和唐纳德·F.麦卡锡(Donald F. McCallum)的两篇短文。[2]前者指出该著的“初版即成为这个课题的权威作品,其学者气质的研究和审美敏锐相结合的模式受到赞扬”,“而修订版与扩充版也是及时和受欢迎的”,同时对照了新旧版本的差别;后者主要指出该著中的一些细节错误。这让笔者想到郭适(Ralph Croizier)在评述苏立文的另一本著作《20世纪中国的艺术与艺术家》(Art and Artists of Twentieth Century China)时,除了肯定苏立文在现代中国艺术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同样指出了其著作结构、文献参考方面的问题以及一些事实错误。[3]

《东西方美术的交流》所论及的西方包括欧洲和美国,东方则特指远东的中国和日本,主要以绘画为探讨对象。前三章展现的是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西方美术对日本南画、浮世绘与中国宫廷绘画、贸易画的影响,以及中国艺术趣味对法国罗可可风格和欧洲园林艺术的启发的历史;随后的三章阐述了19世纪末直至今天西方美术对日本及中国的压倒性冲击和东方思想及艺术对西方现代派的影响。作者不仅呈现了东西方美术相互影响的历史现象,而且剖析了造成影响的多种原因,如宗教、经济、政治以及艺术本身的原因。[4]末尾一章,他总结了美术传播产生作用的条件(源自“某种自觉或不自觉的需要”)和东西方美术的差异(“经验的概括和基本形态的提炼”与“某种特定经验或个别形态的记录和再现”的对比)。(www.xing528.com)

在此,笔者并不打算对如此宏阔的东亚与西方美术相互影响的架构进行比较系统的评介,也无意于辨析著作中的某些细节性失误,而只是在自己有限的阅读视野里,结合相关的研究成果,就其中某些有争议的话题作简略的阐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