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欧阳海的美术创作:视觉的改造

欧阳海的美术创作:视觉的改造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陶铸、黄永胜为欧阳海烈士的题词的照片就使用了这张作品的图片。杨胜荣的《欧阳海舍身救列车》还参加了1964年的“解放军第三届美术作品展览”,1964年8月6日的《人民日报》和1964年第4期《美术》均刊登了此幅作品。美术的革命化意识不仅体现在部队美术创作中,在接下来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周年全国美展”,相关的报道和评论也是从此一角度进行展开。

欧阳海的美术创作:视觉的改造

图1 《欧阳海舍身救列车》(杨胜荣,中国画,1964年)

1964年,为了配合“欧阳海班”命名大会,广州部队大尉美术员杨胜荣在很短时间内创作出中国画《欧阳海舍身救列车》(图1),赢得部队官兵的欢迎。当时陶铸、黄永胜为欧阳海烈士的题词的照片就使用了这张作品的图片。[12]后来毛主席像章也曾采用这幅作品的浮雕图形:正面为毛主席语录“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及欧阳海拦惊马的雕塑像,背面有“毛主席的好战士欧阳海,中国〈湘〉衡东”等字样。

杨胜荣的《欧阳海舍身救列车》还参加了1964年的“解放军第三届美术作品展览”,1964年8月6日的《人民日报》和1964年第4期《美术》均刊登了此幅作品。对于这次解放军作品展,《人民日报》陆续刊登了评论文章,对其在创作革命化以及歌颂英雄方面给予了高度肯定。如8月2日的《坚持正确方向,深入实际生活,反映现实斗争,部队美术工作者为文艺界树立革命化榜样,解放军第三届美术作品展览受到工农兵观众和美术界热烈欢迎》《文艺工作革命化的又一个榜样》(短评)、《思想有武装,用笔如用枪——介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届美展》(蔡若虹);8月6日的《创作更多更好的现时代的美术作品——歌颂人民军队毛泽东战士的高贵品质和英雄形象》(张爱萍)、《塑造当代英雄人物的形象——学习解放军版画的札记》(马克)等。

《美术》1964年第4期刊登那狄的《部队美术工作革命化的道路》评述“解放军第三届美术作品展览”“反映了社会主义革命、反映了人民解放军坚持‘四个第一’、大兴‘三八作风’、开展四好运动、五好运动,给部队面貌带来的巨大变化,歌颂了新人物、新思想、新风尚,战斗性强,风格新鲜,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明显的进步”。而这样的成绩的取得“是由于全军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之下,在军委和林彪元帅的领导之下,各项工作都有了飞跃的发展,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极为丰富的题材;军委、总政治部和各级领导对部队文艺工作抓得很紧,坚持了为工农兵、为社会主义的方向;业余文娱活动和业余美术创作活动的广泛开展,给部队文艺工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在美术工作者方面,则做到了老老实实听党的话,坚持走革命化的道路”。文中介绍道,作品题材包括阶级斗争、部队的斗争生活、人民解放军的斗争历史和光荣传统以及部队英雄人物几个方面,欧阳海英勇献身救列车等众多表现部队英雄事迹的作品就是在树立活榜样的政治工作中出现的。而部队美术工作在组织和制作上也采用了所谓抓两头(上级指示及时传达,底层事物及时反映),领导、作者、群众三结合,业余作者同上阵,大胆创新,以创作当武器,抓紧人的革命化等得力的举措。

同一期《美术》杂志还刊登了多篇文章对于部队美术中所反映的组织和创作方式给予了肯定。比如徐彦的《“出题目,分任务,统筹安排”好处多》陈述了该方法在引发作者深入思考、紧抓重大问题、防止比例失调、鞭策画家创作方面的功效。王朝闻的《夸标兵学标兵》将创作成绩的取得归结为“三过硬”,尤其是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改造思想感情的过硬;他认为美术作品在承担思想战线武器作用时,还需要依靠生动活泼的形象,歌颂忘我的共产主义精神的《欧阳海舍身救列车》(杨胜荣)就是其中之一。

美术的革命化意识不仅体现在部队美术创作中,在接下来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周年全国美展”,相关的报道和评论也是从此一角度进行展开。《美术》1965年第5期的记者文章《发挥革命美术的战斗作用——记全国美展中南地区作品的展出》指出展览多方面地反映了我国人民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中取得的成就,大力塑造了社会主义时代的英雄模范人物。《美术》1965年第6期的本刊编辑部文章《〈全国美展〉的回顾与前瞻》将展览反映的创作经验归纳为:“第一,坚持党的文艺方向,大力反映社会主义时代。”“第二,充满革命激情与理想地表现革命英雄主义。”“第三,创作符合群众利益,适应群众需要。”“第四,加强党的领导,实行‘三结合’的方法。”“第五,美术队伍不断壮大、不断革命化。”由此可见,对于英雄题材美术作品的评述与文学评述一样将当时政治领域的核心要求强调到极为突出的地位。

在这次美展的中南地区作品展出中,有关欧阳海的作品有雕塑(两件,唐大禧、曾肇权)、年画(陈白一)、连环画(中共桂阳县委编绘)等多种形式。(www.xing528.com)

陈白一当时任职于湖南省文联,他为欧阳海事迹所感动,深入其生前部队体验生活,绘制了幻灯片《欧阳海》参加中南区的幻灯会演,并选送越南演出;又创作了年画《欧阳海》(图2),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周年全国美展”,其后该作品多次参展、获奖并重画。[13] 雕塑家唐大禧在读到报刊上关于欧阳海的事迹后也到了欧阳海生前部队驻地,了解其事迹及牺牲经过,创作了雕塑《共产主义战士欧阳海》(图3),获得赞誉,作品图片被印到红极一时的小说《欧阳海之歌》封面,并出现在许多其他图书的封面或插页中。“文革”初期,唐大禧被批判为走“白专道路”,有“名利思想”;而接踵而来较为滑稽的事情是,红卫兵散发传单、张贴大字报,称小说《欧阳海之歌》的封面照片里藏有“蒋介石头像”。[14]据一些亲历者介绍,此类“趣闻”在当时极为常见。显然,这种妄意猜测既体现了政治运动中捕风捉影的治罪手法,又暗合了许多人在政治高压状态下潜含的游戏式的猎奇心态。然而一个历史阶段过去,这些现象因为其荒谬性而不被纳入到所谓“严肃”的历史考察中。

图2 《欧阳海》(陈白一,年画,1964年)

图3 《共产主义战士欧阳海》(唐大禧,雕塑,1965年)

图4 《欧阳海》连环画第41、43图(曹作锐改编、董洪元绘画)

关于欧阳海的连环画也曾出版了多种。《美术》1964年第6期选刊了描写欧阳海的连环画两种,一是由中共桂阳县委宣传部供稿,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是曹作锐改编、董洪元绘画,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学习解放军连环画库”中的一种(图4)。前者选登了欧阳海挑土、补衣、救火几个场景画面;后者选登了欧阳海推马出轨道以及铁路职工、旅客、官兵围聚医院门口要求献血营救受伤英雄的画幅。20世纪60年代中期,连环画家孙愚创作了新风格的钢笔连环画《欧阳海》。其后以“欧阳海”为题的连环画还有1979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窦洪振编文,许全群、刘白鸿绘画的版本,新世纪出版社出版的黎强改编,区锦生、梁杰、江显蛟绘画的版本,以及2001年金盾出版社出版的窦孝鹏编文,衣博、张美东等绘画的版本等。在2001年金盾出版社出版的“革命英模人物故事绘画丛书”介绍里,出版者已经赋予了推介欧阳海等英模人物的新的时代要义,那就是“为了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四有’公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