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欧阳海英雄形象塑造及背后故事解析

欧阳海英雄形象塑造及背后故事解析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接下来我们在欧阳海英雄形象塑造上也可看到这一系列品质的体现。不过欧阳海英雄模范的树立稍有曲折,其舍身救列车的壮举起初是被当作事故处理的。这当中据说涉及欧阳海生前与指导员的私人关系问题。经过对事件的冷静分析,以及由于欧阳海战友向上级机关写信反映,由总政和铁道部门派出联合调查组,经过实地核实,最后改变了原来有关事故的裁决。由此,欧阳海才从所谓的事故“肇事者”跃身为大英雄。

欧阳海英雄形象塑造及背后故事解析

1964年2月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国防部发布的三项命令,其中一项为授予解放军某部三连七班以“欧阳海班”称号,同时发表报道《欧阳海舍身救列车,广州部队官兵、衡阳铁路职工和桂阳县人民广泛学习他的高贵品质》。2月7日发表八人(敬迈、艾蒲、永铭、王伟、世任、尔志、方航、学方)署名的通讯报道《共产主义战士欧阳海》[1];并以《广州部队举行“欧阳海班”命名大会》为题介绍报道了“欧阳海班”命名情况,陶铸号召学习欧阳海的伟大共产主义精神;“欧阳海班”班长表示,决心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永远保持光荣》。

当时报纸上大力宣传学习英雄的例子并不鲜见。在此之前更为突出的是号召向雷锋学习。雷锋他那艰苦的成长环境,对党带来的巨变的无比感激,在平凡工作岗位埋头苦干的精神,以及在日记中流露出的对党和领袖毛泽东的忠诚与信仰,体现了此一时期官方所希冀的英雄品质的最完美要求。接下来我们在欧阳海英雄形象塑造上也可看到这一系列品质的体现。

除了重点报道欧阳海舍身救列车的壮举之外,比照于雷锋,他的贫农出身、童年苦海,及感恩新社会,为群众做好事,孜孜不倦地学习毛主席著作等事例也被屡次提及和详细叙述。他日记里摘抄格言——“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等也成为解释他英雄事迹的思想源泉的标向。[2]欧阳海的行为举止无疑脱离不了当时学习英雄尤其是学习雷锋的时代内涵。比如受学习雷锋充当无名英雄,在平凡琐事的劳动中做好事等先进行为的鼓动,当时的学生还因为相互竞争而产生了许多有些扭曲的摩习方式:写日记,将日记在团员们中传阅以示积极;争着做最可能被发现的无名好事。[3]当然,我们并不能以此说明欧阳海的英雄行为存在某些歪曲,而是说他的行动无疑也潜含着某种受时代语境感染的表演性。(www.xing528.com)

这种英雄主义情绪的感染导致一些人甚至试图以献出生命来证明自己的忠诚与英勇。正如阿妮达·陈的《毛主席的孩子们》一书通过实际调查所说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英雄模范身上,有一种最能吸引和诱发这些青年的想象力的品质,那就是他们毫不犹豫地情愿光荣牺牲。”“某些人们显然觉得仅凭那些平凡单调的事例来教育群众是不够的。于是便不断出现诸如此类的报道,描述普通的人是怎样跃入熊熊火海,或投向滔滔洪流,来保护或抢救集体财产,借着一死成为英雄。”[4]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联想到1969年在黑龙江逊克县插队的上海知青金训华为抢救被洪水冲走的电线杆不幸牺牲的事例,曾有人劝他不要以身试险,他却回答说“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义无反顾地跳进洪流中。对此,中共中央的机关刊物《红旗》发表他的日记和评论员文章《革命青年的榜样》予以表彰。[5]

欧阳海的英勇行为也是在这种“献身革命”的英雄主义观的促动下出台的。不过欧阳海英雄模范的树立稍有曲折,其舍身救列车的壮举起初是被当作事故处理的。这当中据说涉及欧阳海生前与指导员的私人关系问题。经过对事件的冷静分析,以及由于欧阳海战友向上级机关写信反映,由总政和铁道部门派出联合调查组,经过实地核实,最后改变了原来有关事故的裁决。由此,欧阳海才从所谓的事故“肇事者”跃身为大英雄。《战士报》《解放军报》等报纸对他的英雄事迹进行报道,许多记者、作家、美术家也纷纷前往他生前所在的部队以及他的家乡湖南桂阳县采访,搜集其生前事迹及相关资料,由此出现了不少有关欧阳海的通讯、文学美术作品[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