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天津开埠后,帝国主义纷纷来天津强辟租界。英、法、美、日、德、奥、意、俄、比等国相继在海河两岸强占了大片土地辟为租界。在旧德租界三号路(今徐州道)莎卫饭店西侧,有个二层楼酒吧间,这个小楼外墙全为白色。当时这一地区正式马路只有中街(今解放路)和海大道(今大沽路),而无其他正式道路,这个小白楼的左近也全是空地,而且人烟稀少,因此当地居民便以这一独特白色小楼为标志,约定俗成地称这一地区为小白楼[1],相沿至今。
当初英、法、美在天津设立租界时,现在的小白楼一带为美国租界,其四至是东西以海河与墙子河(今南京路)为界,南至现在的徐州道,北迄现在的曲阜道。就是这块总面积约131亩的弹丸之地,近百年来该地区不断发展,逐渐繁荣起来,形成今天为人们所熟悉的“小白楼”地区。1902年美、英私相授受,将美租界并入英租界。但英租界当局实际上也并未真正管理起来,这样一来,这里便形成了美国人、英国人、中国人都不管的“三不管”地区。由于它地处租界区,及至“繁荣”起来后,天津人将之称为“洋三不管”,以与南市的“三不管”相对应。
小白楼地区形成之初,由于当时行政管理由英租界代管,因此发展较慢,行政管理上也不象英租界那样严格。本世纪初期,有人曾形容这一带:站在墙子河堤上东望小白楼地区,只有两处楼房,一处是今先农里西面,面临现音乐厅小花园的“先农里八座”(八所楼房,该楼为德国工程师于1904年所建),另一处为现在音乐厅后面的几栋楼房,其余则为空荒土地,大部分用作存放木料之用。今徐州道以南至今镇江道口这一地带旧称“三角地”,是美国军队的马号。1901年英商先农房产公司成立,开始在小白楼一带建房。继而,清末天津海关道道台蔡绍基,在小白楼现曲阜道浙江路口盖起了公馆。先农公司首先建盖了整个先农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又购置了徐州道南面的一片小楼(10所同样小楼房);二十年代初买下了太古洋行买办郑翼之兴建的小营市场,并将先农里东面今大沽路上及今开封道南面的一片平房翻盖为洋灰钢筋的铺面和三、四层楼房。二十年代中期在今开封道西口建起爱珍住楼五座(爱珍取名于“埃尔金”是二次鸦片战争与清廷议和的英军统帅),该楼在当时是小白楼区内比较豪华的公寓楼,它只供外国人居住,不赁给中国人。先农公司在小白楼一带不断建房,至1942年太平洋战争之前,曲阜道与开封道之间的大沽路东面,两个小朱家胡同左近,基本上全是先农的房产。由于先农房产都居于小白楼中心地区,而且面积大,地处冲要,因此它曾有意识地在住宅建筑上分为华人住宅、外国人住宅、华洋杂居住宅,并把面向马路的房屋翻盖成新款式的商店门面,以增加收入。这种格局在客观上也为这一地区的繁荣提供了条件。(www.xing528.com)
随着英、法、德等国租界的发展,加之小白楼地区东傍海河,有太古、怡和等洋行和招商局的航运码头,又比邻金融、贸易中心的中街(今解放北路),因而这一地区久而久之自然形成了以外国人及官僚、买办、下野政客军阀为服务对象的消金窟。这里饭店、酒吧、舞厅林立,明娼暗妓、赌博、吸毒一应俱全;更有理发、美容、西服裁剪等行业;还有专门经营进口化妆品、服装、皮鞋、帽子及洋酒罐头、西点、糖果的商店,均以其高档、时髦而著称。小白楼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逐步发展繁荣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