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21世纪初以来,全市努力开发文化资源,使群众文化如雨后春笋,异彩纷呈,逐步形成区域特色,文化基础设施全面改善,一批标志性的文化场馆投入使用;文化改革逐步深化,文化产业初具雏形;文艺队伍异军突起,大众传媒、报纸期刊、新闻出版、文物发掘保护利用诸项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文化基础设施全面改善。为适应对外开放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市委大胆探索,对传统的文化投入体制进行改革,采取银行贷款、土地置换、合资合作经营、社会赞助等多种手段,吸引内外资金,兴建起市博物馆、市图书馆(2012年图书馆总藏书量106万册,其中图书7.4万册,报刊3.2万册)、市体育馆、市影剧院、市新华书店、市会展中心等一批新型文化体育设施。与此同时,带动了一大批乡镇文化设施的兴建,使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为跨入新世纪的赤壁文化事业大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2012年,全市共有文化经营单位148家、从业人员三千二百余人,文化市场日均接待文化生活消费者七千余人次。
文艺创作异彩纷呈。赤壁市文艺创作一直十分活跃,特别是2002年以来,赤壁市的散文、诗歌、报告文学、戏剧创作异彩纷呈。成君忆的《水煮三国》等散文诗集发行上千万册。余玮的《世纪毛泽东》等十余部著作出版发行。《蒲圻市民间故事集》《蒲圻歌谣》《蒲圻谚语》民间文学三大集成相继出版。2004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出版了《蒲圻古风情》一书。蒲圻市诗词楹联学会创办的《陆水诗苑》会刊,10年间共出版20期,发表诗作近2000首。2002年,中华诗词学会授予赤壁市中华“诗词之乡”称号。谢止戈、程乐民的画作,黄河、郑青的摄影作品,覃绍志的竹笔书法作品等多次在国内外获奖。2012年,在第十六届三国赤壁文化旅游节期间,市文化部门组织和承办了“中国书法家书赤壁”“中国著名作者写赤壁”“葛洪国际养生文化学者论赤壁”和“全国万里茶路起源专家话赤壁”等重大活动。毕淑敏等16位著名作家在《人民日报》《湖北日报》等知名报刊发表以赤壁为题的散文近20篇;《书法报》用2个专版发表赤壁籍书法家的书法作品;葛洪养生文化学者提交论文19篇,并在相关报刊发表,有7位省区文物专家充分肯定羊楼洞为中国万里茶路重要起源地之一。
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全市群众文化在改革开放中逐步巩固提高。至2012年,全市有市级群众艺术馆1个、乡镇文化站14个、村(社区)文化室181个。文化馆、站积极探索内部机制改革,全面推行馆(站)长负责制,实行以文养文经营模式,全市群众文化由服务型向经营型转变,由小文化、专题文化、特色文化向大众文化、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农村文化方向发展。2012年,全市各乡镇共组建有乡村文艺宣传180个、乡村剧团或家庭剧团9个,共有文艺骨干40人,当年演出800场次,观众24万人次。是年,农村家庭读书家(书店)22个,拥有图书18万册,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www.xing528.com)
新闻宣传积极活跃。市广播电台、电视台、赤壁网站、《今日赤壁》认真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新闻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现实,集中宣传力量,抓住重点事件,跟踪热点、焦点问题,组织重点宣传报道。2012年全市4大新闻媒体共组稿、发稿各类新闻信息一万五千多条、图片两千一百多幅、专题三百四十多部,播映、刊发电视剧、小说、评书等三千一百五十多集(篇),极大地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外宣工作方面,4大新闻媒体在中央主流媒体共上稿8条,在省主流媒体共上稿590条,在咸宁市新闻媒体共上稿1000条,为增强赤壁的知名度,提升赤壁文化的影响力,起到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赤壁市广电宣传工作一直保持在咸宁市各县市之首,持续保持在全省县市十强行列。
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全市以学校为依托,组建足球、篮球、乒乓球和田径训练基地,并成立市青少年体育活动中心:以各级工会和老年学学会为依托,组建老年门球队、太极拳(剑)协会、健美操协会和各类体育健身俱乐部。2004年,国家体育总局命名赤壁市全民健身俱乐部为省级俱乐部、市实验小学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国家级俱乐部。至2011年,全市共建有各类体育训练基地8个,经常参加训练五百余人;共有老年门球队24支、太极拳协会、健美操协会、健身俱乐部各1个,参加活动共五千多人。城乡广泛开展“一二一”健身活动。该活动借用口令“一二一”,寓意全民健身齐步走,基本要求是每人每天1次以上健身运动,学会两种健身方法,每人每年进行一次健身测定。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市掀起全民健身热潮,每天早、晚,在广场、公园、陆水河边、北渠道上,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成群结队,摩肩接踵;有的散步,有的长跑,有的跳广场舞,有的做健美操,有的打太极拳,有的舞太极剑,形成万人健身,长盛不衰的大好局面。2012年,全市参加“一二一”健身活动人数17.3万人,占总人口的3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