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的快速发展。1993年12月,市委在第四次党代会上号召全市干部群众,瞄准中等城市目标,创建湖北省旅游名城,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通过10年努力,将蒲圻市建成文化底蕴深厚、旅游精品迭出、功能设备齐全、旅游服务完善、管理水平先进的新兴旅游城市。1994年年初,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旅游富市”的发展战略。1998年10月,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33次会议,以立法的形式,作出关于批准《赤壁市旅游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把旅游业作为新兴支柱产业来抓,加快旅游景区、景点建设。1999年,赤壁市申报参加第二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活动,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动员大会。2003年3月,赤壁市顺利通过国家旅游局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验收,跻身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赤壁市旅游业由持续升温步入快速发展轨道。
旅游业的全方位开发。1996年,市委制定措施,加速旅游名城建设,经过10年努力,旅游业开始成为赤壁市重要支柱产业。为此,要求旅游部门推进和加快旅游的全方位开发。一是旅游景点的开发。赤壁市旅游资源丰富,20世纪八九十年代,通过大力开发、建设与发展,已建成大小景区、景点五十多处,主要景区有:驰名中外的三国赤壁古战场,游客赞为“东方明珠”的陆水湖,专家学者誉为“神泉”的五洪山温泉,神秘莫测、鬼斧神工的天然溶洞——玄素洞,万里茶马古道源头羊楼洞,蒲圻明清石城,新店明清石板街,盛夏如春的雪峰山,连绵成片的生态景区万亩茶园、万亩竹林、万亩野樱花、万亩荷花和万亩猕猴桃,基本形成了观赤壁、游陆水、浴温泉、探神洞,集旅游观光、度假休闲、生态体验、医疗保健于一体的旅游格局。二是旅游设施和旅游机构的加强。赤壁市交通条件优越,京广铁路和在建京广高速铁路纵贯全境,境内设有客、货运站。公路有107国道和赤武(汉)、赤洪(湖)、赤通(通城、通山、崇阳)省道;京港澳高速公路在赤壁设有泉口、城区、新店3个通口,全市公路与各旅游景区畅通。运输部门有双层大客车、豪华大巴、中巴五十余辆,主要通广州、深圳、东莞、上海、苏州、杭州、宁波、温州、南通、武汉、长沙、宜昌等大中城市。长江赤壁旅游码头上下的游船有锦绣中华号、总统号、公主号均在赤壁停靠。有旅游接待星级宾馆饭店9家,有大小旅行社9家,国韵旅行社获鄂南地区首家旅行社“消费者满意单位”。三是旅游商品的开发。1998年赤壁市新达激光制品厂(原羊楼洞工艺厂)开始生产激光竹工艺品,年销售额一百余万元。旅游服饰产品主要有丝绸、印染丝绸、绣衣、羽绒服等。2001年7月,将长旭制衣有限公司、市制衣厂和鸿茗茶业有限公司纳入赤壁市旅游定点单位和旅游商品生产企业。
旅游营销的拓展。1992—2002年,先后在国内外十多种报刊登载蒲圻(赤壁)市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三十余种专著中发表专文宣传三国赤壁古战场、陆水湖等旅游景观词条三十多万字;拍摄的影视有《三国寻踪》《赤壁抒怀》《楚天明珠》等多部推介片。1997年5月至2002年,市委组织旅游部门,先后举办了6届三国赤壁文化旅游节。(www.xing528.com)
旅游对市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旅游业已成为赤壁市的一大支柱产业。21世纪初,赤壁市旅游业除安置直接就业八千多人外,还提供了四万多个间接就业岗位。同时,促进了城市交流。赤壁市按照建设“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的要求,开展城市建设大会战,树立“城区即景区”的建设理念,城市品位不断提高,旅游人数直线上升,旅游业收入快速增长。2002年,赤壁市接待旅游人数60.3万人,较1991年增长4.9倍;旅游门票收入655万元,较1991年增长9.9倍;旅游行业收入2.01亿元,较1991年增长17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