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圻县历史上为老青茶生产地。1977年全县产老青茶59000担。1978年,因老青茶生产过剩,经营部门在收购上压级压价,甚至拒绝收购,致使荒茶园、烧掉茶叶的现象时有发生。至1979年,全县3年共荒芜茶园5000亩,毁茶种树三百多亩,部分茶园改种其他作物。为解决毁茶问题,1980年年初,中共蒲圻县委通过调查,认为茶农毁茶的根本原因是茶叶流通不畅。而茶叶又是全县大宗土特产品,商品率高,销路广,加工方便,经济价值大。因此,必须从茶叶突破,搞产、供、销一条龙。于是呈报咸宁地区行政公署,请求批准,以解决农村毁茶现象。3月,中共咸宁地委和咸宁公署报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同意,批准蒲圻县开展茶工商试点,力求“以茶引路,带动致富”。
茶工商多种形式的联合。1980年4月,中共蒲圻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省及咸宁地区指示精神,决定以县供销社烟麻茶公司为依托,成立蒲圻县茶工商联合公司,实行茶工商联合公司与县烟麻茶公司“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两本账,两副担子”的经营体制。茶工商联合公司组建初期,由生产单位按照各自不同的条件,根据自己的经济利益,自由选择联合的内容和要求,实行多种形式联合。至年底,全县有556个茶叶生产单位参加联合,占境内茶叶生产单位的60.3%。
茶工商生产经营的发展。一是扩大种植。1980—1983年,帮助万亩茶园进行改造扩建,使该茶园面积由1.1万亩扩大到1.4万亩。二是扩大加工。1981年,茶工商联合公司新建成年加工3万担的初制厂,帮助社队茶场建立55个初制加工厂,培训茶叶加工技术员150人。三是扩大销售。1980—1983年,县茶工商联合公司在县内设立11个收购站和城乡临时收购点,在全国建立销售网点一百多处,派出供销人员三十多名,通过各种途径,进行直销;实行联营,开展代销。在全国18个省、市建立经营关系,形成南、北销售网络。1982年,全县产细茶4.5万担,茶工商联合公司销售2.58万担,占57.3%。(www.xing528.com)
茶工商综合经营的初步成效。1980—1983年,蒲圻县试办茶工商4年,茶叶产量增加:1983年全县产茶8.5万担,其中产细茶3.5万担,老青茶5万担,超过国家下达年生产老青茶3.5万担计划的40%。茶农收入增加:至1983年,茶工商联合公司4年累计向茶农返还利润725.63万元,茶产区人均分得红利139.54元,茶农总结说是“茶工商,喝鸡汤”。贡献增加:1980—1982年,联合公司累计上缴茶叶工商税305.15万元,年均缴税101.71万元,比1979年增长11%。
茶工商改革试点带动了其他行业,1982年,蒲圻县相继成立建工商、林工商、渔工商、麻工商等8个联合公司,在此基础上组建蒲圻县农工商总公司。1981年3月,湖北省人民政府联合调查组对蒲圻县试办茶工商带动农工商发展进行调查,认为蒲圻县农工商综合经营这项重大改革的试点,有利于国民经济的进一步调整,应当坚持下去,进一步办好。中共十二届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陈丕显在1978年8月—1982年8月任湖北省委第一书记期间,曾直接指导蒲圻县开展茶工商试点。1981年4月上旬,陈丕显陪同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伍修权到蒲圻县专题调研茶工商试点工作,并给予高度肯定。1982年7月,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黄知真专程到蒲圻县,主持召开“蒲圻县茶工商试点座谈会”,会议充分肯定蒲圻县开展茶工商试点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1983年3月,省委书记关广富到蒲圻调研工作时指出,蒲圻采取茶工商的形式扩大了流通渠道,减少了流通环节,这种组织形式在经营上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在政策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同年5月,县委书记饶鹏应邀参加了由胡耀邦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全国林业(农工商)座谈会,饶鹏介绍了蒲圻试行茶工商、林工商的经验。之后,蒲圻县农工商一体化经营经验在许多地方得到推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