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根据毛泽东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思想和建设强大海军的指示精神,六机部在拟订造船工业第三个五年计划(草案)中,把“33”型潜艇制造作为主要发展产品之一,而武昌造船厂和江南造船厂又是“33”型潜艇主要制造厂,同时又承担着舟桥产品制造任务。为了尽快改变占用“33”型潜艇生产线生产舟桥的状况,六机部决定在中南地区另建一个舟桥产品专业化生产基地,保证舟桥产品生产和工程兵装备需要。
1966年11月2日,六机部关于舟桥设计任务书下达后,由武昌造船厂田青(人事副厂长)负责组织新厂的筹建工作。根据任务书坚决贯彻“靠山、分散、隐蔽”的方针要求,武昌造船厂组织了由田青率领的六机部第九设计院2人,工程兵产品代表侯明序等数人一道,分别在湖北钟祥、云梦、安陆、随县、咸宁、蒲圻等地踏勘5个厂址。这5个厂址均从位置、地形、交通、电源、水源、厂址区等方面进行论证。当时负责踏勘厂址的田青倾向新厂建在蒲圻铁山北沟,认为蒲圻铁山北沟三面环山,符合“靠山、分散、隐蔽”的要求。武昌造船厂向六机部报告选厂情况,提出以蒲圻铁山北沟作为舟桥厂厂址的建设。1966年12月23日,六机部同意舟桥厂厂址定在湖北省蒲圻县铁山北沟。
国营四四六厂(中南金属结构厂)占地面积614.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工厂设计定员1182人。主要生产“63”“62”“74”“79”“113”型舟车产品。主要工艺技术有船舶、船舶动力、冶金、薄板焊接、机械制造、仪器仪表、电气、化工、建筑等。1967年破土动工,1970年12月扩初设计项目完成。“63”轻型舟桥试产成功,1971年批量生产。1971年4月重型舟桥试产成功,10月批量生产。1974年试制“113”(即“79”型四折带式舟桥),1979年试制成功,批量生产。
工厂走内涵扩大再生产途径。发展经历了扩初设计、产品试产和由单纯的军品生产向开发民品军民品结合4个阶段。生产经营管理上,经历了生产粗放、建章建制、四全管理(即全面计划、全面质量、全面人事和全面经济核算)3个阶段。领导体制经历了以革命委员会为实体的一元化领导,党委领导下的厂长分工负责制和厂长负责制3个阶段。(www.xing528.com)
根据总参工程兵要求:企业在确保军品生产的前提下,本着军民结合,以民养军的精神,积极开展民品生产,在原生产钢模板、复用钳的基础上向社会三角延伸,扩大生产经营。从1970年至1984年生产“63”“62”“74”“79”“113”型舟车产品107套,改装“62”型舟车1088辆、“74”型舟车848辆、“79”型舟车116辆,生产总值14788万元,利润1127.12万元。
四四六厂产品参加国庆六十周年阅兵
1985年,国家军品任务下降,形势严峻。企业党委树立市场意识,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实行厂长负责制,推行经济责任制,试行浮动工资制。练内功、强管理,改封闭型军工企业为开放型企业,军民产品兼营。拓展市场、生产铁塔、民船等各种产品,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产品由国内销售为国内外销售。企业生产经营突破,各种产品销售遍及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和孟加拉国、巴基斯坦、泰国、缅甸等国家。多项产品获国家专利产品成果奖。1988年被评为湖北省省级先进单位,1989年通过国家二级企业评审。1994年10月,由张爱萍题词更名为湖北华舟特种设备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