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除夕:中华传统文化读本中揭示的习俗

除夕:中华传统文化读本中揭示的习俗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自此,每年农历最后一天,大家都守着碎竹节等待着,希望早日除掉“夕”。就这样留下过年的习俗:这天夜里,大家齐聚一堂吃着年夜饭,一起守岁等待除夕的钟声。

除夕:中华传统文化读本中揭示的习俗

1.除夕名片

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除夕,在国人心中具有特殊意义,在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爆竹声中辞旧岁,烟花满天迎新春。

2.除夕传说

传说古代有一只四角四足的恶兽——“夕”,在冬季大雪覆盖﹑食物短缺时,常到附近的村庄里去找吃的。因其身体庞大﹑脾气暴躁﹑凶猛异常,给村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每到腊月底,人们都整理衣物扶老携幼,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夕”。

这一年,村民在逃走的路途中遇到一位年纪七八岁的孩子饿倒在路旁。有位好心的婆婆将孩子救醒,并要他一起上山躲避恶兽——“夕”。由于冬季的竹林寒气逼人,大家纷纷伐竹盖房﹑烧火取暖。这个孩子就好奇地问大家:“我们这竹林离村子那么近,就不怕‘夕’会来到这里吗?”有位老人回答他说:“我年少的时候就随乡亲们来这里躲避‘夕’,雪很大的那几年因为它饿极了也追来过,但看到乡亲们在伐竹就匆匆逃走了。”这个孩子想了想告诉大家:“我有办法除掉‘夕’,让大家从今以后不用每到腊月就出来逃难。”他接着告诉大家:“多砍一些竹节带着,今夜全村人都可以回家!在各家的门外挂一块红布就好了,等到明天天亮之后‘夕’就再也不会来了。”乡亲们半信半疑地回到自己的家。

很快入夜了,这个孩子告诉大家:“我去把他引来,然后大家就往火堆里扔我们守了一夜的碎竹节。”孩子来到村口,看到“夕”正在往村里硬闯,破坏了很多东西,于是他大声地叫道:“你每年都来,害得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今天我一定要给你点厉害!”“夕”听到孩子的叫声,便循着声音追过来,孩子大声说:“乡亲们,往火里扔碎竹节啊!”可是大家因为害怕早已经站在那里僵住了,瞬间,“夕”用他的角把孩子挑起来重重地甩在地上。村民们听到孩子落地的声音立刻反应过来,纷纷往火里扔起了竹节。由于砍伐不久,湿湿的竹节遇到旺火纷纷爆裂,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夕”听到这响声掉头鼠窜。

住户家因为门前挂着红条,“夕”也没敢进去。这一天就是正月初一,而这个为救大家死去的聪明孩子,他的名字就叫作“年”。

自此,每年农历最后一天,大家都守着碎竹节等待着,希望早日除掉“夕”。就这样留下过年的习俗:这天夜里,大家齐聚一堂吃着年夜饭,一起守岁等待除夕的钟声。放爆竹,贴门联,等到天亮彼此走访邻里给予问候与祝福,说一些吉祥的话。

3.除夕习俗

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岁﹑吃年夜饭﹑贴年红(春联门神窗花﹑福字)﹑燃爆竹﹑挂灯笼﹑发压岁钱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4.除夕与文学

守岁

苏轼(宋)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www.xing528.com)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译文:要知道快要辞别的年岁,有如游向幽壑的长蛇。长长的鳞甲一半已经不见,离去的心意谁能够拦遮!何况想系住它的尾端,虽然勤勉明知是无可奈何。儿童不睡觉努力挣扎,相守在夜间笑语喧哗。晨鸡啊,请你不要啼唱,一声声更鼓催促也叫人惧怕。长久夜坐灯花点点坠落,起身看北斗星已经横斜。明年难道再没有年节?只怕心事又会照旧失差。努力爱惜这一个夜晚,少年人意气还可以自夸。

除夜作

高适(唐)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译文:我独自在旅馆里躺着,寒冷的灯光照着我,久久难以入眠。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悲伤?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新增一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