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读本:重阳节登高赏秋,感恩敬老

中华传统文化读本:重阳节登高赏秋,感恩敬老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因此,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看作免灾避祸的活动。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中华传统文化读本:重阳节登高赏秋,感恩敬老

1.重阳节名片

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

同时,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祝福。1989年,中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敬老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因此,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2.重阳节传说

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被附会上一个神话传说作为登高习俗起源。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户户就会有人病倒,甚至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惨不忍睹。当时汝南县有个青年叫恒景,有一年瘟疫夺走了他的父母,自己也差点儿丧命。恒景病愈后,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害。恒景历经艰险,终于在一座古山里找到了一位法力无边的仙人。仙人为他不辞劳苦﹑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动,决定收他为徒,给他一把降妖宝剑,并密传授降妖剑术。恒景废寝忘食,日夜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有一天,仙人把恒景叫到跟前,对他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如今你的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这时,仙人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瓶菊花酒,并授以避邪秘诀,让恒景立即骑着仙鹤赶回家去。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九日早晨,按照仙人的嘱咐把乡亲们领到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狂风怒号,北风骤起,天昏地暗,随着几声凄厉的吼叫,瘟魔冲出汝河,扑到山下。就在这时,瘟魔突然闻到茱萸的奇味和菊花酒的醇香,脸色突变,瑟瑟发抖,不敢前行。说时迟那时快,恒景手持降妖宝剑,立即奔下山来,经过几个回合的激烈搏斗,恒景将瘟魔刺死,瘟疫消除。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看作免灾避祸的活动。

3.重阳节习俗

民俗活动: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祭祖辞青﹑摆宴敬老﹑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4.重阳节与文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独自离家在外地为他乡客人,每逢佳节来临格外思念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可惜只少我一人。(www.xing528.com)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宋)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译文: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郁闷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因过度思念身形竟比那黄花还要消瘦。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译文: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样明媚,却比春天的光景更为壮美,如宇宙般广阔的江面天空泛着白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