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依次为:京剧(有“国剧”之称)﹑越剧(有“中国第二大剧种”“第二国剧”之称)﹑黄梅戏﹑评剧﹑豫剧。
1.京剧
京剧曾称平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京剧的前身是徽剧。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京剧在形成之初,便进入宫廷,所以它的发育成长不同于地方剧种。它所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所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技艺更全面﹑完整,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也更高,但其民间乡土气息较弱,纯朴﹑粗犷的风格特色相对淡薄。因而,它的表演艺术更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表演上要求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上要求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则不以火爆勇猛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
(1)京剧行当分类
京剧舞台上的一切都不是按照生活里的原貌出现的,京剧舞台上的角色也不是按照生活中人的本来面貌出现的,而是根据所扮演角色的性别﹑性格﹑年龄﹑职业以及社会地位等,通过化妆﹑服装各方面的艺术加工,形成生﹑旦﹑净﹑丑四种类型的舞台角色。
生: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老生﹑武生﹑小生﹑红生﹑娃娃生。
旦:女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青衣(正旦)﹑花旦﹑闺门旦﹑刀马旦﹑武旦﹑彩旦。
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功为主的大花脸,分正净﹑架子花﹑武二花﹑摔打花﹑油花。
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丑分文丑﹑武丑等。各个行当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在唱念做打的技艺上各具特色。
(2)京剧脸谱
京剧脸谱是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特殊化妆方法。因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
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都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凶恶;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
(3)经典京剧列举
①《沙家浜》,讲述了抗战时期,江南新四军浴血抗日,某部指导员郭建光带领十八名新四军伤病员在沙家浜养伤,“忠义救国军”司令胡传魁﹑参谋长刁德一假意抗战,暗投日寇,地下共产党员阿庆嫂依靠以沙奶奶为代表的进步抗日群众,巧妙掩护了新四军伤病员安全伤愈归队,最终消灭了盘踞在沙家浜的日伪武装,继续为解放江南大好河山奋战的故事。
②《打金枝》,讲述唐代宗将女儿升平公主风风光光地嫁给了汾阳王郭子仪七子郭暧为妻。新婚燕尔,小两口浓情蜜意十分恩爱。可是这位刁蛮任性的公主却在公公郭子仪八十大寿之日,自恃皇家身份不前往拜寿,令郭暧颜面尽失,怒火冲天地回宫与公主理论。当暴躁的驸马碰上刁蛮的公主,这场吵吵闹闹的宫廷风波要如何收场呢?
③《霸王别姬》,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表演的梅派经典名剧之一。主角是西楚霸王项羽的爱妃虞姬。此剧又名《九里山》《楚汉争》《亡乌江》《十面埋伏》。清逸居士根据昆曲《千金记》和《史记·项羽本纪》编写而成,总共四本。1918年,由杨小楼﹑尚小云在北京首演。1922年2月15日,杨小楼与梅兰芳合作。齐如山﹑吴震修对《楚汉争》进行修改,更名为《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选段:
项羽(白)——看来今日,就是你我分别之日啊……
项羽(唱)——数十载恩情爱相亲相倚,眼见得孤与你就要分离。
(营外乌骓马嘶)
项羽(白)——忽听战马声嘶……马僮,将马牵上帐来!
(马僮牵马上)
项羽(白)——乌骓啊……乌骓!想你跟随孤家东征西讨,百战百胜,今被围垓下,就是你,也无用武之地了!
(唱)——乌骓马它定知大势去矣,故而你在篱下沙沙声嘶……
(乌骓嘶声愈烈,不肯退去。虞姬作手势叫马僮牵马出帐。马僮与马齐退下,项王追至帐门,久久伫足……)
虞姬(唤项羽回帐,白)——大王,大王!大王。
(项羽回过神来,缓步进帐)
虞姬(白)——好在这垓下之地,高冈绝岩,不易攻入,候得机会,再图破围求救,也还不迟……备得有酒,再与大王对饮几杯。
项羽(白)——如此,酒——来——
虞姬(白)——大王,请——
(两人移步桌前,斟酒)
虞姬(白)——大王请!
项羽(白)——妃子请!
项羽(白)——想俺项羽乎!
(唱)——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白)——大王慷慨悲歌,使人泪下。待妾妃歌舞一回,聊以解忧如何?
项羽(白)——如此有劳妃子!
虞姬(白)——如此妾妃献丑了!(www.xing528.com)
(虞姬下,未几,持双剑复上,背对项羽抹泪……半晌,暗喊了一声“罢”,转身为项王舞剑)
虞姬(唱)——劝君王饮酒听虞歌,解君愁舞婆娑。嬴秦无道把江山破,英雄四路起干戈。自古常言不欺我,成败兴亡一刹那,宽心饮酒宝帐坐。
项羽(白)——有劳妃子。
2.越剧
越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作“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越剧”起源于“落地唱书”,又称它为“女子科班”“绍兴女子文戏”“的笃班”“草台班戏”“小歌班”等。1925年9月17日,在小世界游乐场演出的“的笃班”,首次在《申报》广告上自称为“越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一称为“越剧”。越剧被列为中国文化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越剧擅长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
越剧著名剧目《追鱼》剧情介绍:
北宋嘉祐年间,应天府学子张珍之父与开封府金牡丹小姐之父金丞相原本乃是同窗好友,自幼指腹为婚。张珍父母去世后,家道衰败,金丞相嫌他贫穷便冷眼相待,并以“金家三代不招白衣婿”为由,命张珍独居后花园碧波潭畔草庐读书,伺机退婚。张珍独居客乡,遭受冷落,万般愁肠,经常在夜深人静时,到碧波潭自叹心事。碧波潭里的鲤鱼精见张珍纯朴,一表人才,不甘水府寂寥,便变作牡丹小姐的模样,去书房与张珍约会,两人情投意合,形影难分,遂约定每日二更在后花园相会,不料被真牡丹小姐发现并赶出金门。鲤鱼精见张珍受到冤屈,急忙出府找到张珍,巧言释去张珍的疑虑,表明自己愿随张珍回乡度日。一日,两人在街上欣赏花灯,被金丞相看见,金丞相误以为其女与张珍私奔,将他们两人双双抓回府内。到府内,真假牡丹相逢引起纷争,丞相府里的人无法识别,金丞相决定请包公来辨别。鲤鱼精见势不妙,急忙回到碧波潭邀请水族兄妹前来帮忙。师兄妹变作假包公,真假包公带着真假张龙﹑赵虎,一起来审真假牡丹。假包公暗示真包公,假牡丹情深义重,真牡丹嫌贫爱富,真包公因不愿拆散这对姻缘,便推辞不问。
后两人伺机逃跑,金丞相又请来张天师调动天兵天将捉拿张珍和鲤鱼精。张珍和鲤鱼精逃到荒郊,天兵紧紧追来,鲤鱼精见形势紧急,就将自己的真实身份告诉了张珍,张珍爱之更深。天兵天将凶猛追杀,鲤鱼精虽然发起洪水阻拦,但始终不能突出包围。危急时刻,观音菩萨前来相救,要度千年鲤鱼精到南海修炼成仙。鲤鱼精忠贞于自己的爱情,忍痛让观音菩萨拔掉了自己身上的三片金鳞,转为凡人,与张珍结为夫妻。从此,她与张珍同甘共苦,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3.黄梅戏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
黄梅戏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曲调健康朴实,优美欢快,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小调色彩。
黄梅戏语言以安庆地方语言为基础,属北方方言语系的江淮方言。其特点为唱词结构在整本戏多为七字句和十字句式。
黄梅戏角色行当的体制是在“二小戏”“三小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演整本大戏后,角色行当才逐渐发展成正旦﹑正生﹑小旦﹑小生﹑小丑﹑老旦﹑奶生﹑花脸诸行。
黄梅戏的服装是汉民族传统服饰的延续,以唐宋明时期的为多。较之京剧戏服,少了浓墨重彩﹑华丽妖冶,多了清雅秀丽﹑自然隽永,自成一段风流。
黄梅戏的优秀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槐荫记》《女驸马》《孟丽君》《夫妻观灯》《打猪草》《柳树井》《蓝桥会》《路遇》《王小六打豆腐》《小辞店》《玉堂春》等。
黄梅戏代表作《女驸马》是一部极富传奇色彩的古装戏,说的是湖北襄阳道台之女冯素贞与李兆廷自幼相爱,由母亲作主订亲。后来李家衰落,素贞母亲也去世。素贞继母嫌贫爱富,竟逼李兆廷退婚。素贞被逼女扮男装进京寻兄冯少英,又冒李兆廷的名字应试。不料竟中状元,被招为驸马。洞房之夜素贞将真情告诉公主。皇帝迫于形势赦免素贞,命李兆廷顶状元之名并与素贞完婚。公主也与改名做了八府巡按的冯少英成亲。《女驸马》中经典唱词“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好啊好新鲜”为大家熟知。
4.评剧
评剧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是广大人民比较喜欢的剧种之一,它是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最初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又称“唐山落子”。评剧分为东路和西路两派,现在盛行的是东路评剧。
评剧的艺术特点是:以唱工见长,吐字清楚,唱词浅显易懂,演唱明白如诉,表演生活气息浓厚,有亲切的民间味道。它的形式活泼﹑自由,最善于表现当代人民生活,因此城市和乡村都有大量观众。
评剧的行当,也依据表演的需要吸取京﹑梆等剧种的行当分类经验,逐步形成生﹑旦﹑净﹑丑门类齐全的规模。
评剧《小女婿》剧情简介:
故事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后东北地区的一个农村——杨家村。香草19岁,俊俏清秀,聪明能干,又善解人意。姑娘大了心事多,在互助组的生产劳动中她看中了朴实勤劳的田喜。两人心中都有意,这一天,香草收工回家,路过河边柳树下,一边想心事,一边等着田喜,准备把绣好的一个荷包给田喜,表达自己的心意。香草和田喜情投意合,私订终身,为防备节外生枝,他们相约暂时对双方父母保密,等水到渠成之后再谈婚嫁。可是偏偏这一切叫陈快腿给撞上了。
这件事惹恼了陈快腿。原来陈快腿嫌弃自己的丈夫陈二,早看上了田喜。今天见到二人私订终身,以为田喜因为爱上了香草才对自己冷淡,所以又气又恼,决定将香草保媒给罗寡妇11岁的儿子。于是陈快腿直奔杨家而去。听到香草爹杨发问香草,就借势发挥,添油加醋,说香草和田喜约会,村里人议论纷纷,不如趁早给她找个婆家,省得让人背后说闲话。陈快腿花言巧语,向杨家推荐了河西老罗家,并把罗家说得天花乱坠,却隐瞒了对方才11岁的年龄等真实情况。同时,男方呈现的双猪﹑双酒﹑双铺﹑双盖外加二十石粮食,丰富的彩礼让见钱眼开的杨发立即答应了婚事。
杨发迅速将女儿的婚事敲定,香草却死活不同意,情急之下跟爹妈挑明要嫁给田喜,一听田喜的名字,杨发气得指责女儿私订终身败坏家风,香草却说自己的婚姻自己做主,老人不懂新道理。就这样一场新旧婚姻观念的斗争,打破了田园的宁静。
杨发背着女儿香草写了婚书过了彩礼,并定下日子迎娶。香草找田喜商量,并表明坚决不嫁罗家的决心。情急之下田喜就拉着香草要找妇女主任作主,可是妇女主任去开会了。他俩又找了赵村长,可赵村长忙着搞生产竟没把这当回事儿,把他们给支走了。无奈之中,田喜要带香草到区政府讨公道,但香草又怕事情闹大了坏了名声,于是最后两人商定当晚三更田喜到香草家以拍窗户为号结伴出走,去区政府告状。回到家中,香草心潮起伏,思来想去,举棋不定,一边不忍心伤了父母的亲情,一边又怕辜负了田喜的爱情。但最后决定跟田喜去争取自己的幸福。
好事多磨,两人到区上告状的事被香草父亲发现,香草在昏迷状态下被强行抬上轿嫁到罗家,这时香草才知道夫婿只有11岁。
田喜得知香草出嫁的消息,非常痛苦。最后在区委书记的帮助下有情人还是终成良缘。
5.豫剧
豫剧起源于中原(河南),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在浙江各地广为流传,被西方人称赞是“东方咏叹调”。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
豫剧因各地语音差异,在音乐上形成带有区域特色的艺术流派。清末民初,洛阳等地的豫剧多用下五音,而开封等地的豫剧多用上五音,形成鲜明对比。
豫剧角色行当由“生旦净丑”组成。按一般的说法是四生﹑四旦﹑四花脸。戏班组织也是按照“四生四旦四花脸,四兵四将四丫鬟;八个场面两箱官,外加四个杂役”的结构组成。
豫剧一向以唱见长,在剧情的节骨眼上都安排有大板唱腔,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口语化,一般吐字清晰﹑行腔酣畅﹑易为听众听清,显示出特有的艺术魅力。豫剧的风格首先是富有激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善于表演大气磅礴的大场面戏,具有强大的情感力度;其次是地方特色浓郁,质朴通俗﹑本色自然,紧贴老百姓的生活;再次是节奏鲜明强烈,矛盾冲突尖锐,故事情节有头有尾,人物性格大棱大角。
较有代表性的豫剧有《春秋配》《对花枪》《花木兰》《三上轿》《抬花轿》。
《对花枪》剧情简介:
《对花枪》又名《花枪缘》,是豫剧大师马金凤老师的代表作之一。剧情取自瓦岗寨传说的故事,另有同名京剧《对花枪》。
隋朝末年,罗艺进京赴考,途中病在姜家集,被姜桂芝父亲救回家中,并让女儿姜桂芝向罗艺传授姜家花枪。二人一同练习花枪,彼此爱慕,由姜父做主,结为夫妻。一年后,罗艺再次赴京应试时,姜桂芝已身怀有孕。离别后,音讯难通。姜桂芝父母亡故,携子离开家乡,流落在龙口村。隋朝战乱四起,罗艺投奔瓦岗寨,又娶秦氏,生子罗成。
四十年后,瓦岗寨史大奈﹑尤俊达到龙口村借粮,姜桂芝因而得知罗艺在瓦岗寨,遂带子罗松﹑孙罗焕投瓦岗以求团聚。罗艺既怕见责于秦氏和儿子罗成,又怕在众人面前有失自己长者尊严,因而矢口否认和姜桂芝的姻缘。
姜桂芝见罗艺忘了前情,气愤至极,披甲上马,定要在瓦岗寨众将面前和罗艺比武对花枪。罗艺无奈只好应战,结果被姜桂芝打下马来,罗艺羞愧万分,乃认妻谢罪。姜桂芝在众人劝解之下与罗艺重归旧好,一对老夫妻又得团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