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2
延伸:
说服工作的第一步并不是说服,而是展开注意力设计
为什么你的设计客户总是改来改去?怎么办?
设计师该怎么做客户管理?
一天,我们接到一个投标邀请。
甲方说:我们这有个重点的别墅样板间项目,想把它做成当地最好的。但是我们邀标,拟邀请的有你们,以及另外一家上海的,一家深圳的,还有一家济南的,大家一起比稿,你愿意参加吗?
我说:好啊,我参加。
甲方说:你有什么要求吗?
我说:有,比稿的时候让我第一个汇报。
问题来了,我为什么要求第一个汇报?有人跟我说:我看过相关文章,说是第一个提报的最占便宜,印象最深刻。当然这个说法也对,但是这个结论成立,要有个前提,那就是几家比稿单位水平都差不多,差距微弱,很难分出来胜负,那么的确是谁先汇报,谁占便宜。但如果这几家比稿单位,解决方案的思路有差异,对项目的理解有差异,那就不见得第一个汇报就好,其实第几个汇报根本不重要了。
在这个项目上,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做前期的筹备,打算在专业上和其他单位拉开差异。
首先,如果“最重要的问题只有一个”,那么我们就需要找出这个案子里,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我们能不能用一句话把这个最重要的问题说出来?如果你真的能通过思考,提炼出这个问题,找到这句话,那么,这个项目基本上你就过了80%了。
最终,这个别墅的概念提报,我们做了200页的PPT。从项目现场的状况,到分析和归纳问题,以及解决思路,再到具体的客需分析,空间分析,还拉了一些模型,让甲方能展开大致的想象。更重要的是,我们用麦肯锡的mece法则,无遗漏、不重复地把两种不同购买动机的客户,在这个别墅里生活的可能性几乎穷举了。最后,连别墅的庭院,我们也规划出来了。
这个别墅的概念提报,我们做了200页的PPT。
这个项目,我亲自汇报了一个多小时,而PPT的最后一页是一个二维码。我对在场的甲方说:各位领导,你们扫一下这个二维码,我今天提报的内容,就到你的手机里了。一般而言,投标项目,设计公司不会把提报方案留给甲方。所以,在汇报现场,当我展示出二维码的时候,甲方所有人都拿出手机赶紧扫描。这个二维码链接的是,我们事先在后台编辑的一篇类似微信订阅号的文章,甲方扫描完二维码,手机上就会呈现这篇文章。而文章里的内容,也并非把PPT原样搬进去。我重新编辑了一遍,内容比我讲出来的还要多,还要详细。为了说明理念,我们甚至还在文章里外链了一段视频,两处文章。而这篇文章的最后,是我设计的一个匿名的小调查。我问甲方对我们这次汇报的感受和意见。
……至此您已经岳读了全文的1/3
汇报完我就离开了,第二家设计公司紧接着就开始汇报了。
中午的时候,我在后台开始陆续收到反馈,甲方对我们的反馈还不错,觉得很有亮点,然后说的都是非常具体的细节。这时候我给同事说,下午那两家公司不用汇报了,这个项目一定是我们拿下了。同事说,老岳你又吹牛吧?最终果然如我所料,我们中标。
好了,我们来回顾一下。
为什么,即使我决心和其他家设计单位在专业上拉开差距时,却要求第一个汇报?前文讲过了,这种情况汇报顺序对结果的影响很小。
为什么,我会留下一个更丰富、更有趣的汇报文件给甲方?一般而言,设计公司对投标项目都是不留汇报文件的,就算留也是删减版的。而我却主动留下,主动留信息量更大的文件?
因为:
人的注意力也像体能一样,是有限的。
人一天中能使用的注意力,也是有限的。(www.xing528.com)
人一天中的注意力大约就一个多小时,这些注意力分散到一天的各个时段。你用多了就没了,就像跑步到极限再也跑不动了。那天四五家设计公司在一起提报,甲方要听一天,甲方的注意力,甚至他们的认知能力也是有限的。我是第一个汇报,并且准备得非常充分,就把甲方的注意力收割了一圈了。
接下来我在想该如何收割他们在我离场之后的注意力。于是我们就做了一个图文并茂、有音频有视频有外链的文章。当我离场的时候,第二家单位进来,所有的甲方都在刷手机,看我留下的提报文件,连抬头的都没有,我知道这一家肯定被我废了。除非他的方案比我强很多,否则甲方的注意力会持续地处于被我收割。而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不高,我们对自己的专业还是有自信的。而我为什么要在文章的最后放调查问卷?一方面的目的,是为了继续收割注意力,在我离场之后,还让甲方与我互动。另一方面,我在让甲方展开想象。什么意思呢?
美国的特朗普总统,竞选时拍过一个搞笑版的场景剧,内容非常搞笑,描述的是他当选后第一天发生的事。简而言之,就是他当选后美国心想事成,万国来朝,当时这个视频在互联网上传播得非常广泛。特朗普自嘲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博君一笑吗?其实,特朗普在用非常高级的说服术。他通过这个短片,让一般的美国民众开始想象他当总统的样子,至于自嘲,不过就是传播的助燃剂。
……至此您已经岳读了全文的2/3
其实我用的策略也一样。投标项目一般都是设计单位汇报完就走,而甲方只对中标单位进行反馈。于是我把对中标单位反馈这事提前了,也就是说,我也提前管理了甲方对中标单位的想象。你们很好奇,这个项目什么样对吧,这里是项目完工后的照片,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取。
好吧,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这个招数我以后还会用吗?我不会用了。因为这个故事虽然讲起来很有趣,但绝对是在抖机灵,这会误导我们自己,让我们觉得抖机灵能赢。其实我非常清楚,我们之所以能赢,是因为我们做了大量投入,充分的准备,机智的洞察。我们对这个项目的调研、理解以及洞察,都好于对手,这才是我们一战而定的关键原因。
大量投入,充分的准备,机智的洞察。
这个世界有很多基础性的道理,这些道理显而易见到让人根本不会注意到,即使讲出来你都会觉得是废话。比如,《孙子兵法》整本书的核心思想,就是告诉你这些废话一样的道理:
人数多的能打败人数少的。
心齐的打败心不齐的。
资源多的打败资源少的。
认真勤奋的打败懒惰涣散的。
更重要的是,《孙子兵法》还一再告诫你:如果这些能制胜的条件不具备,那就不要打,先为打赢准备条件。如果赢的条件你都具备了,那么遥远战场上的胜利,不过就是这些制胜条件的变现。
这就是所谓的:先赢而后战。所谓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故事性很强的《三十六计》完全都是抖机灵,忽略了这些基本条件,讲的全都是小概率事件。在这个项目里也是一样,我说的,大量投入、充分的准备、机智的洞察,虽然是废话一样的道理,但这才是根本,才是基本面的制胜条件,人人都知道,但是做起来很难。
大量投入、充分的准备、机智的洞察。
好吧,大量投入、充分准备,说成大白话就是:把工作的颗粒度做细。那么机智洞察是什么?洞察其实是拓展工作的思考深度,找出最关键的问题。限于篇幅,我没法用文字给大家讲具体的项目洞察,在这里我可以讲一个我们公司内部的故事,来说明什么是洞察。
有一次,我们公司软装部门的负责人约谈一位年轻的软装设计师。软装负责人:某某,假如,我现在要把这间会议室改造成一个餐厅包间,你该怎么做软装设计?软装设计师:我可能会用一个什么什么颜色的墙纸,打造一个氛围的基调,然后我会用两盏水晶吊灯,让最低点垂到大约1.8米高的地方增加私密氛围,我要用一个有蕾丝花边的餐桌布,和我用的什么什么的餐巾搭配起来,我要用什么什么样的餐巾……
……
软装负责人:某某,你说的很好啊,也很具体。但是!你没有问我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我为什么要把一间会议室改成一个餐厅包间?
软装设计师:啊……
我为什么要把一间会议室改成一个餐厅包间?
是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定性,就是有关“为什么”的问题。
……全文岳读完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