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良性项目转向问题项目,回款问题严重加剧

良性项目转向问题项目,回款问题严重加剧

更新时间:2025-01-16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良性项目指的是能够形成正反馈的项目。在以前老客户的支持和市场的运营下,这个团队很快就签了1000多万的设计费合同,一个不到10人的小团队,人均产值到了100多万,高于当地行业平均水平。……至此您已经岳读了全文的1/4但是很快,许多项目开始暴露出问题。问题越来越严重,项目回款也不断出现问题,天平倾斜的速度越来越快。

多年前,我推荐同事去上九型人格学习班,他说:我才不去呢,我不相信那种洗脑。我听了后挺不高兴的,倒不是因为他不去的理由扯,而是我觉得他对知识的好奇心不够。我想,一个有智识且自信的人,是不怕别人给自己洗脑的。因为他有自己的知识品位,能够有方法甄别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可信的。你想忽悠这样的人很难,更别说洗脑了,除非你真的能拿出前提正确、逻辑缜密的论证,否则他不可能被说服。假如,他被前提正确、论证缜密的理性结果说服,又怎么能叫作洗脑呢?如果有,请让这种洗脑来得更猛烈些吧。

其实,我也不相信九型,我甚至觉得九型就是升级版的12星座。但对于当时从没有掌握任何性格知识的我来说,我需要从人格九型开始学习,利用这个理论构建我自己的工具,构建我自己用来丈量人格这门知识的尺子。虽然这个尺子刻度不准,甚至不直,但是我确实找到了一个可以操作的把手。

在之后持续的学习中,我发现性格必须基于心理学去讨论,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下,会激发出不同的性格特质。于是我开始学习心理学,很快,我就找到了更好更科学的工具来替代九型人格的尺子。我相信,只要保持好奇心不断学习,我的工具会不断地升级,越来越完备。我这个心理学盲人,对人类心理机制这头大象的了解,也会越来越整体。

好了,我们把话题扯回来,人均产值确实是一把尺子,而且之前我也用人均产值衡量评估过我们公司。但现在,我觉得用人均产值这把尺子衡量设计公司,基本就和衡量公司经营看星座一样不靠谱。

为什么呢?

人均产值其实只能反映一定程度的生产效率,但不反映这个效率的成本是什么,甚至不反映这个效率的动力来自哪里。打个比方,假如我看一辆车是否运转良好,不能看当下的行驶速度(效率)。第一要看的甚至不是车,而是路!路是颠簸的,还是平坦的?是上坡还是下坡?通往坦途还是悬崖?其次要看,速度快慢和发动机的关系有多大?速度是发动机输出的,还是因为下坡的惯性?还是前面的拖车快?

再有,如果速度快了,是否会损害发动机?是否油耗超高?以这个油耗跑下去,会不会根本到不了下一个加油站?以这个高速度行驶下去是不是会爆缸?等等。所以你不能以“汽车现在的时速”这一个单一因素来判断汽车运行得是否健康。同样,设计公司也不能从人均产值这个单一维度来考量效益。

设计公司也不能从人均产值这个单一维度来考量效益。

我们举个例子。任何一家设计公司的项目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良性项目。一种是不良项目。

一种是良性项目。(www.xing528.com)

一种是不良项目。

良性项目指的是能够形成正反馈的项目。这样的项目不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作品,还能让设计公司挣到钱。更重要的是,这个成为好作品的项目,为你在市场上吸引到了另一批有质量的客户。于是你会挣更多的钱,完成更多的好作品,之后你又会有更多的优质客户,你看这个就是良性项目的正循环。

(关于什么是增长,什么是正循环,请看《怎么样才能快速提升谈单水平?》扫描二维码获取文章)

而不良项目呢?就是你挣不到钱,更拿不出作品的项目。这样的项目只会让你痛苦地活在向甲方追债的过程中,同时由于你没有作品,也不会有更好的客户来找你。

(关于这个逻辑的客户管理,请看《设计师该怎么做客户管理?》,扫描二维码获取文章)

好了,我用一个道听途说的故事来说明。一家做餐饮的设计公司,最近几年经营得不错,在行业里逐渐积累了一些知名度,客户也逐渐稳定。形势大好下,公司就想扩大经营业绩,觉得办公室、商场、医院等公装设计市场很繁荣,于是从外部招聘,组建了一个团队,切入了公装市场。在以前老客户的支持和市场的运营下,这个团队很快就签了1000多万的设计费合同,一个不到10人的小团队,人均产值到了100多万,高于当地行业平均水平。

……至此您已经岳读了全文的1/4

但是很快,许多项目开始暴露出问题。首先就是专业,之前的老客户觉得这个公装设计团队不是那么专业,不具备这家公司以往在专业上的犀利感。公装团队在一些关键工作节点上总是搞不定客户,于是一个项目出问题了,开始救火。由于反复把精力消耗在了一个搞不定的项目上,其他的项目投入少了,也开始出问题。问题越来越严重,项目回款也不断出现问题,天平倾斜的速度越来越快。最后,连这家公司的主业,餐饮设计板块的人也被牵扯进来了。最后老板不得不出面收拾局面,这个公装团队的负责人也非常不开心,提出离职。于是老板只能割地赔款,在保住主营业务不受冲击的前提下,各自安抚客户,该退款的退款,该转包给更专业团队的转包出去。

整个过程用一年来扩张,用一年来擦屁股,人均产值一个周期内很高,总产值也有提升,但这个所谓人均产值的提升是这家公司的利好吗?我觉得是灾难,而且这个贪心的SB老板也非常不值得同情。

你看,一个设计公司在不熟悉的领域扩展,用不良项目支撑的人均产值有何意义?这种产值增长完全没有价值深度,不能支撑业绩的持续走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