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刚刚解释了社会行为用精神活动的代偿,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又该怎么应用呢?我们还是讲一个故事。
有一天老岳去拜访客户,客户会议室的墙上挂了一张齐白石孙子画的虾,画面上有醒目的落款:“白石孙”某某。客户问我:小岳,你看看这张画怎么样?我说:我不懂国画,但我知道,齐白石并没有在自己画上写自己是谁孙子。客户:科科……
作为锤子手机的第一代用户,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乔布斯从不讲情怀,而乔布斯的继承人老罗要讲情怀呢?以至于一段时间,中国做手机的人要是没有点情怀和工匠精神,就不好意思出门?
……至此您已经岳读了全文的2/3
为什么乔布斯在产品发布会里,大部分都是在谈功能和创新,极少谈到审美,而老罗要讲极致美学呢?
你看,如果说齐白石的孙子在画上写出自己的爷爷来,是为了代偿自己与爷爷相比才华的不足的话,那么老罗的情怀和审美又是代偿了什么?
2007年,乔布斯说自己重新发明了手机,于是一个新品类—智能手机横空出世。直到乔帮主去世,智能手机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成绩的产业。但在这个行业里,没有哪个底层的技术是手机品牌掌握的,如智能手机中的芯片不是苹果研发的,可以触摸的电容屏幕技术也不是苹果发明的,但是这些底层的技术才是智能手机行业的基座。
后来进入这个行业的手机公司,其实都是在拿这些厂家的技术和模块自己攒手机,累积木。事实上留给这些手机公司可以创新,可以寻求不同,可以差异化的空间非常少,更何况他们的竞争对手还是智能手机的定义者—苹果公司。
这个情况意味着大家的手机在参数、结构、硬件上的区别都非常小,几乎没有差异,于是老罗说手机行业是:科技以换壳为本。(苹果甚至连壳都懒得换)(www.xing528.com)
在这个行业中,大家的产品都越来越同质化,越来越接近,只要底层的技术不进步,大家都差不多,这种情况货可怎么卖?怎么竞争?
·设计和情怀本质上也是一种代偿
在哲学上讲这种情况就叫作“存在度”越来越低,你怎么办?你用什么来代偿,来弥补你的存在度的不足?
于是老罗天才般地找到了情怀和工匠精神,手机不是基本参数大同小异吗?那么我们手机的不同和差异就定义在精神层面好了,就如同那句经典的广告一样:有思想的青年都来老罗英语。有情怀的青年都用了锤子手机,老岳自觉也是情怀青年,于是也买了锤子手机。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老罗用情怀来“代偿”竞争,用审美和工匠精神“代偿”差异化不足。
其实很多时候,产品对设计和审美的需求也都是一种代偿。
一个很牛的产品,只要存在度足够高(竞争少或没有,生存系数高),不需要代偿,所以基本不用聊什么审美。比如早期福特的T型汽车、Facebook、微信。我经常问我们的UI设计师:微信是什么风格?基本他们都会被这个问题问得愣一下。由于微信的竞争,现在的微博是各种凌乱、各种新功能、各种抖机灵,这其实都是在用运营代偿用户使用频率大幅降低的问题。
好了,今天我们用了几个故事来解释学习了代偿效应,以及身边商业事件对代偿的应用。
现在想想也许我是因为太笨,所以才写这种文章代偿自己的。
……全文岳读完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