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会由于使用不当造成各种故障,缩短使用寿命。常见外部故障有壳体或盖子出现裂纹、封口开胶、极柱松动或腐蚀等;内部故障有极板硫化、活性物质脱落、极板短路、自行放电和极板拱曲等。蓄电池外部故障很容易发现,易修复;而内部故障不易发现,且发现后不易排除。因此,蓄电池在使用中应以预防为主,尽量避免内部故障产生。
1.极板硫化
极板上生产白色粗晶粒PbSO4的现象称为“硫酸铅硬化”,简称“硫化”。这种粗晶粒的PbSO4堵塞极板孔隙,使电解液渗入困难,容量降低;且硫化层导电性差,内阻显著增大,起动性能和充电性能下降。
蓄电池极板硫化后,在充、放电时都会出现异常。例如:充电时,单格电压上升过快,电解液温度过高,“沸腾”过早,电解液相对密度达不到规定值;放电时,电压急剧下降,不能持续供给起动电流,以至于不能起动。
硫化产生的原因:
①蓄电池长期充电不足或放电后未及时充电,当温度发生变化时,PbSO4发生再结晶的现象;
②电解液液面过低,极板露出部分与空气接触而发生氧化,由于液面的上下波动,氧化的极板时干时湿而发生了再结晶,产生了硫化;
③蓄电池经常过放电或小电流深度放电,使PbSO4深入到极板内层,充电时又得不到恢复,久而久之也将导致硫化;
④电解液不纯、相对密度过高和气温剧烈变化都是促使硫化形成的外部原因。
预防措施:
①对蓄电池定期进行补充充电,使其经常处于充足电状态;
②放完电的蓄电池应在24h内进行补充充电;
③电解液相对密度应适当,液面高度应符合要求。
2.活性物质脱落
活性物质脱落主要是正极板上的PbO2脱落。特征为:充电时,电解液中有褐色物质自底部上升,单体蓄电池端电压上升快,电解液过早出现“沸腾”现象,而电解液密度不能达到规定的最大值;放电时,蓄电池容量明显下降。
活性物质脱落的原因:
①充电电流过大或长时间过充电,水被电解,生成大量气体,在极板内部造成压力,使活性物质脱落;
②大电流放电,尤其是低温大电流放电,迅速生成PbSO4,体积严重膨胀,极板拱曲变形,使活性物质脱落;(www.xing528.com)
③蓄电池受到剧烈振动时也会引起极板活性物质脱落。
预防措施:
①避免过充电和大电流长时间充、放电;
②安装搬运蓄电池应轻搬轻放,避免振动冲击;
③蓄电池在汽车上的安装应牢固可靠。
3.自行放电
蓄电池在无负载状态下,电量自行消失的现象称为自放电或称漏电。若每昼夜电量降低超过了2%额定容量,说明蓄电池有自放电故障。
自行放电的原因:
①电解液不纯,含铅以外的其他金属杂质过多,这些金属微粒在电解液中与正、负极板形成封闭微型电池而放电;
②蓄电池顶部不清洁,造成正、负接线柱之间短路,导致自行放电。外露式联条的蓄电池自行放电更为严重;
③蓄电池内部正、负极板短路,如隔板破裂、极板拱曲变形、活性物质脱落和极板组装时不慎落入铅渣等。
预防措施:
①配制电解液用的H2SO4及蒸馏水必须符合规定;
②配制电解液所用器皿必须是耐酸材料做的,配好的电解液应妥善保管,严防掉入脏物;
③加液孔螺塞要盖好,保持电池外表清洁干燥;
④补充的蒸馏水要符合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