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区是河流与海洋之间的过渡地带,其上界是潮汐影响最终消失的地方,下界是河川径流排泄扩散作用停止的地方,所以应根据河流情势和海洋情势的强弱来分段。通常分为:河流近口段、河流河口段、口外海滨段,如图13.18所示。
图13.18 河口区分段平面图
(a)三角港河口;(b)喇叭形河口
1.河流近口段
河流近口段是从潮区界至潮流界之间的河段,又称河流感潮区。潮流是由潮波沿河上溯形成的逆向水流。潮流因受河床阻力和河水下泄的顶托,能量逐渐消耗,上溯到某点,潮流速与河水流速正好抵消,于是潮流停止前进,该点称为潮流界。在潮流界以上的河段,潮波继续上涌,而潮波的振幅(潮差)急剧减小。在潮差为零的地方,潮汐影响已完全消失,此点称为潮区界。在枯水大潮时,潮波上溯的距离较大,其相应的界限称潮区上界和潮流上界;而在洪水小潮时,潮汐上溯的距离较小,其相应的界限称潮区下界和潮流下界。例如,长江口的潮区上界可抵安庆,下界为大通(距口门650km)。潮流上界在镇江附近,下界在江阴以下。(www.xing528.com)
2.河流河口段
河流河口段指潮流界至河口口门之间的河段,又称河流潮流区。河口口门是指多年平均中潮位水面纵坡降与平均海平面交点所在位置。这一段往往呈喇叭口状,出现三角洲,河口的汊河就在这里分出。该段的下界是三角洲岛屿的水边线或围绕着水下三角洲的某一假定分界线,在这条线以外,汊河水流的流速急剧下降。
3.口外海滨段
口外海滨段指从河口段下界(即河口口门)至淡水界或海上沿岸浅滩的外边界为止的区域。这些浅滩是河流泥沙沉积而成的。在边界以外,海水深度急剧增加,海水含盐度已趋于一致,河流对这里的海水已无明显的影响。海水含有盐分,密度较大,随涨潮海水向河口推挤,它的前锋形成楔形,插到河流淡水的下部,淡而轻的河水在表层向海洋流动,这样就形成一个淡水和盐水的楔形交界带,称盐水楔。
所谓江河径流排泄扩散作用消失,是指江河向海洋泄水,并向外扩散,使海水含盐度降低。常将含盐度小于1.0‰的叫淡水界。枯水大潮时,淡水界在口门附近,叫淡水内界;洪水小潮时淡水界远离陆地叫淡水外界。如长江的淡水外界可达东经125°(距口门约340km)。
入海河口区的三种界线,从陆地向海洋排列的次序为:潮区界、潮流界、淡水界。因河川径流具有洪枯季节变化,海洋潮汐又有大潮和小潮之分,所以潮区界、潮流界、淡水界,经常在一定范围内变动,因而河口区也随着在一定区间内移动。如图13.19所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