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泽是许多自然地理条件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形成的。形成条件包括气候、水文、地质地貌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沼泽的变化也同样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1.气候与沼泽变化
土壤表层经常过湿是沼泽形成的直接原因,而土壤水分状况主要决定于气候。在降水丰富的过度湿润地带,地表水分过多,空气湿度大,蒸发弱,除地表切割程度大,河网发达的地区外,沼泽几乎占据整个地面,不仅在低洼地貌中,而且在山坡,甚至分水岭也有沼泽发育。沼泽成为这类地区自然景观的主要特征。在湿润程度不足和不稳定地带,沼泽分布面积减少,只分布在闭流洼地、湖滨、河漫滩以及地下水位接近地表的地方。在降水量少,气候干燥,水分不足地带,很少遇到沼泽,只在河流泛滥或地下水出露地域才有沼泽发育。
泥炭沼泽的形成与变化与热量状况也有很大的关系。每年沼泽植物死亡后增加的新有机体,大于每年腐烂的物质数量,泥炭才能形成和累积。大气和土壤温度,一方面影响生长期内植物生长速度,另一方面也制约着死亡植物残体的分解强度。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生长期内气温低,不利于植物的生长,每年植物体增长缓慢,但分解掉的也很少;在热带及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生长期内气温和年平均气温高,植物体增长加快,有机质分解强度也增大,甚至超过增长的数量。但是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也有一定泥炭的积累。
2.地质地貌与沼泽变化
新构造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直接而明显。一个地区长期下沉,造成四周高、中间低洼的地貌结构,并堆积有深厚的疏松物质,地表坦荡低平,侵蚀能力弱,河流蜿蜒曲折,排水能力低,有利于水分的汇集和停滞。可见地质构造和地貌条件,为沼泽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场所。(www.xing528.com)
3.水文与沼泽变化
水分条件是沼泽形成和发育的主导因素,水文特征对于沼泽的形成与变化也有重要作用。地表水和地下水是沼泽补给的直接水源,而补给量的大小与径流条件有直接关系。
4.人类活动因素与沼泽变化
人类经济活动也会对沼泽的形成与变化产生作用。东北林区,在日伪统治时期,森林资源遭到残酷掠夺和严重破坏,在一些砍伐迹地和被火烧的迹地上,常演变发育成沼泽,大中型水库周围和回水范围内,因抬高了地下水位而逐渐沼泽化。人类采取人工排水的方式控制沼泽的发展,也可加速沼泽疏干。人为因素对沼泽的影响,比自然演化要快得多。
我国的沼泽类型繁多,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沼泽面积也很大,在世界沼泽中占有重要地位。进入20世纪80年代,正当国际上保护沼泽湿地的呼声越来越高时,人们惊奇地发现我国的沼泽面积大幅度的减少,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沼泽面临围垦、污染和过度猎取等严重威胁,沼泽面积日益缩小,沼泽的环境保护功能显著下降,并危机到人类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因此,研究沼泽湿地的动态变化及其生态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