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河段划分
实际河段往往大于特征河长,而需要将其划分为若干小段Δx,称之为子河段。一般依据该河段入流过程变化状况选定时间步长Δt,再按照Δx=CkΔt确定子河段数目。例如,河段长为L,子河段数j则为,j=L/Δx。而流量演算就是依据上边界条件(上断面的入流过程),和初始条件(t=0时刻的流量沿程分布),借助Cunge方法推求下断面流量过程。
2.入流过程处理
差分方程是微分方程的离散化方式,故需要对入流过程作时间上的离散化处理,才能进行连续演算。这就需要引入单位脉冲序列和迟滞单位脉冲序列的概念。在数学上,具有下述性质的函数称为单位脉冲序列:
式中:n仅取离散值。
具有下述性质的函数称为迟滞单位脉冲序列:
如前所述,任意入流过程均可离散化为图9.20形式。依据单位脉冲序列或迟滞单位脉冲序列,离散化的入流过程数学表达式为
图9.20 入流过程离散化示意图
图9.21 汇流系数意义示意图
3.河道汇流系数
河段上断面入流为单位脉冲序列时,所形成的下断面出流过程一般称为汇流系数,以P(n)表示。P(n)如图9.21所示,且应满足条件:
依据线性叠加原理,某一入流过程所形成的出流过程,可用汇流系数按照下式计算
式中:Q(n)为第n个出流序列;m为入流序列个数;P(n-1)为汇流系数;j为入流序列编号,j=1,2,3,…,m。
1962年,华东水利学院就以马斯京根法分段连续演算为基础,推导出河槽汇流系数,并制成系数表供水文预报使用[5]。参照这一思路,假设每一子河段的参数C0、C1和C2相同,且初始时刻沿河各断面流量为0。故当河段上断面仅于t=0时刻有一单位脉冲入流时,可由式(9.94)求得第一子河段的下断面出流序列为
式(9.94)就是第一子河段的汇流系数。因为第一子河段出流序列,就是第二子河段的入流序列,再次应用式(9.94),可以求得第二子河段的汇流系数:
依此类推,可得出m个河段的汇流系数公式:
式中:
4.线性特征河长连续演算法
如果河段长度恰好等于一个特征河长,按照特征河长的定义,其下断面出流量与河槽蓄水量应为单值关系。若将演算河段依据特征河长分为N段,则每个单元河段与其下断面的出流量都应为单值关系,进而假定每个单元河段的这一关系均属线性,于是可将河段看作由N个线性水库串联系统(图9.22),而有
式中:Wi为各单元河段的槽蓄量,m3;Qi为出流量,m3/s;Ki为蓄泄系数。
依据水量平衡原理,可得到描述各单元河段的微分方程。(www.xing528.com)
对于第一河段
将式(9.99)代入式(9.100),有
用微分算子D表示d/dt,可解得Q1(t)
对于第二河段,其上断面入流为第一河段的出流,仿照上述方式,有
依此类推,可得到的N个河段的出流Q(t)为
若K1=K2=…=Kn=Kl,则上式成为
式中:Kl为洪水波在特征河长内的传播时间,s。
如果上断面零时刻的入流为单位瞬时脉冲时,应用拉普拉斯变换解上述高阶微分方程,即可得到线性特征河长连续演算的瞬时单位线:
式中:e为自然对数的底。
相应的S曲线为
图9.22 串联水库示意图
可利用下式将其转换为时段单位线:
转换后所得的时段单位线,实际上就是特征河长连续演算的汇流曲线。若所选定的计算时段Δt很短,u(t)在Δt内变化很小,式(9.106)两端同乘以Δt,就得出特征河长连续演算的汇流系数Pm(n),即
当Δt=Kl,再令m=t/Kl,上式又可转换为
此式称为标准汇流曲线,特指当计算时段取一个特征河长的汇流时间条件下的汇流曲线。
实际应用中为了简化计算,按照参数n,Kl预制S曲线表备用。然后通过式(9.108)换算为时段单位线。在此情况下,两参数n,Kl可依据物理意义参照下式计算:
式中:L为演算河段长度,m;l为特征河长,m;Ck为洪水波波速,m/s。
当河段缺乏实测水位、流量资料时,可依据河道纵断面和糙率估算,即
式中:A为过水断面面积,m2;B为水面宽度,m;s0为河底比降,‰;n为糙率系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