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壤中流与地下径流简述-水文学原理第2版

壤中流与地下径流简述-水文学原理第2版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坡地表面下渗的雨水,在一定条件下会积蓄于相对不透水层上部,形成暂时的饱和带,引起侧向水流运动,构成壤中流。壤中流和地下径流数学分析一般取单位宽度进行,其二维剖面如图9.5所示。无论饱和还是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都可以用Richards方程描述[3]:图9.5坡地壤中流与地下径流示意图式中:ψ为总水势;c为比水容量;t为时间;z为垂向坐标;c(ψ)=dψ/dθ,此处θ为土壤含水量。

壤中流与地下径流简述-水文学原理第2版

坡地土壤并非均质,沿垂直方向通常都存在层理,各层的导水率各不相同。从坡地表面下渗的雨水,在一定条件下会积蓄于相对不透水层上部,形成暂时的饱和带,引起侧向水流运动,构成壤中流。即使积蓄的水分不能使土层饱和,也会导致壤中水分侧向运动,进而影响壤中径流的形成。于维忠阐述了界面产流的机理[3],沈冰等通过室内透水坡面降雨产流实验,证实在均质土壤中由于垂向吸力势大于水平向动能,故在短历时内没有壤中流发生,这间接表明土层界面的存在是壤中流产生的必要条件[2]。随着雨水继续向下渗透,水分会在深层形成永久饱和带,在永久饱和带中的侧向水流运动则属于地下径流。

壤中流和地下径流数学分析一般取单位宽度进行,其二维剖面如图9.5所示。无论饱和还是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都可以用Richards方程描述[3]

图9.5 坡地壤中流与地下径流示意图

式中:ψ为总水势;c为比水容量;t为时间;z为垂向坐标;c(ψ)=dψ/dθ,此处θ为土壤含水量

采用以ψ为自变量的方程是为了便于研究饱和与非饱和流同时存在的情况,相应的初始条件为(www.xing528.com)

坡面的上部边界条件可依据雨强i和土壤下渗能力fp的关系分两种情况处理:

一般情况下,下部边界条件可取在适当深度处

从理论上讲,在合理初始与边界条件下求解方程(9.19),即可得到流场内土壤含水量、土水势分布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进而可以求出各层次径流量。当然,具体应用时还需要确定各土层导水率以及初始与边界条件,我国目前尚缺少这方面的实际观测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