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7.1 河川径流形成过程示意图(www.xing528.com)
降落到流域内的雨水,一部分损失,另一部分形成径流。降雨扣除损失后的雨量称为净雨。显然,净雨和它形成的径流在数量上是相等的,但二者的过程却完全不同。净雨是径流的来源,而径流则是净雨汇流的结果;净雨在降雨结束时就停止了,而径流还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把降雨扣除损失成为净雨的过程称为产流过程,净雨量也称为产流量,对应的计算称为产流计算。降雨不能产生径流的那部分降雨量称为损失量。在前期十分干旱情况下,降雨产流过程使流域包气带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对应的损失量称为最大损失量。
在分析流域径流形成过程中可以将流域下垫面分为三类:一是与河网连通的水面;二是不透水地面,如屋顶、水泥路面等;三是透水地面,如草地、森林等。降雨开始后,降落在与河网连通的水面上的雨水,除少量消耗于蒸发外,直接形成径流。降落在不透水地面上的雨水,一部分消耗于蒸发,还有少部分用于湿润地面,被地面吸收损失掉,剩余雨水形成地表径流。降落在透水地面上的雨水,一部分滞留在植物枝叶上,称为植物截留,截留量最终消耗于蒸发。当植物截留量得到满足后,降落的雨水落到地面后将向土中下渗。当降雨强度小于下渗能力时,雨水将全部渗入土中;当降雨强度大于下渗能力时,雨水按下渗能力下渗,超出下渗的雨水称为超渗雨。超渗雨会形成地面积水,积蓄于地面上大大小小的洼地,称为填洼。填洼水量最终消耗于蒸发和下渗。随着降雨持续进行,满足了填洼的地方开始产生地表径流。形成地表径流的净雨,称为地面净雨。下渗到土中的水分,首先被土壤吸收,使包气带土壤含水量不断增加,当达到田间持水量后,下渗趋于稳定,逐渐过渡到稳定下渗阶段。继续下渗的雨水,沿着土壤孔隙流动,一部分会从坡侧土壤孔隙流出,注入河槽形成径流,称为表层流或壤中流。形成表层流的净雨称为表层流净雨。另一部分会继续向深处下渗,到达地下水面后,以地下水的形式补给河流,称为地下径流。形成地下径流的净雨称为地下净雨,包括浅层地下水(潜水)和深层地下水(承压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