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下渗曲线的确定均是基于Richards基本方程的理论推导获得,通过推导过程,有助于认识下渗的物理机制和规律。但这些推导过程均是对问题做了一定简化,因此对于实际复杂情况应用起来误差较大。在实际应用中,下面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经验下渗曲线公式。
1.Kostiakov公式
1931年,苏联学者Kostiakov提出了如下的经验公式:
式中:fp为实际下渗率;t为下渗时间;A,b为经验常数,与土壤质地有关,可通过实验确定。
从式(5.40)可以看出,下渗过程中,随下渗时间的延长,下渗率逐渐减小,且呈幂函数曲线关系,这与实际情况一致,但当t→∞时,fp→0,则与实际情况不相符。
2.Horton公式
1940年,Horton提出了反映降雨产流过程中,下渗率与初渗率、稳渗率以及时间t之间关系的经验公式,即
式中:fc为稳定下渗率;f0为初始下渗率;β为经验参数,反映了入渗率由f0减小到fc过程中的快慢程度,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根据式(5.41),当t→0,fp→f0,因此f0称为初渗率;当t→∞,fp→fc,故fc为稳渗率。Hortan公式的这一特点使得其具有较广的适用范围,既适用于一个点的下渗,也适用于流域范围内的下渗。(www.xing528.com)
3.Holtan公式
1961年,Holtan提出的经验公式如下:
式中:W为一定厚度的土壤在下渗开始后所能容纳的下渗水量;F为累积下渗量;d为土层厚度;α、β为经验参数;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Holtan公式与其他公式的不同在于它只适用于流域范围内的下渗,而不适用于点的下渗。在应用时主要的困难在于控制土层的确定。
4.Smith公式
Smith根据土壤水分运动的基本方程,对不同质地的各类土壤,进行了降雨入渗模拟实验,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于1972年提出了如下的下渗公式:式中:R为降雨强度;tp为开始积水的时间;t0为下渗的初始时间;B,β为经验参数;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图5.10 Smith公式下渗率fp与时间t的关系
式(5.43)表示,在下渗初期,下渗主要由供水强度控制,实际下渗率即等于降雨强度R;在tp时刻以后,即地面开始产生积水或出现径流以后,下渗主要由土壤决定。下渗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5.10所示[4]。图中显示,当t→∞,fp=fc。因此,fc理论上也等于饱和水力传导度KS。当t→t0时fp→∞,故t0为下渗曲线的渐近线所对应的时间坐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