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断面称为横断面,简称断面,其一般形状如图3.7所示。枯水期水流流经部分称为基本河床或主槽;洪水期才会被水流淹没部分称为洪水河床或滩地。断面内有水流流经的部分称为过水断面,过水断面面积大小随水位和断面形态而变。任意一条河流,从上游至下游,有无数多个横断面,各个横断面的形状各异,且受冲淤变化影响。
3.3.1.1 横断面类型
河流的横断面是河流的平面形态与水流长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在顺直河段、弯曲河段与河流上下游河段,都有其特定的横断面形态。按照水力特性常将河流横断面分为单式断面与复式断面两类。
滩地,又称河漫滩,是由河流横向迁移和洪水漫溢的沉积作用形成。平原区河流的滩地比较发育。由于横向环流作用,V形河谷展宽,冲积物组成浅滩。浅滩加宽,枯水期大片露出水面成为雏形滩地。之后洪水携带的物质不断沉积,形成滩地。滩地沉积多具有二元结构,下部是河床相沉积,上部为滩地相沉积。滩地的主要类型有:①河曲型滩地,发育于弯曲型河段,常在凸岸堆积为滨河床沙坝、迂回扇等;②汊道型滩地,为在汊道型河段中形成的浅滩及其附属的沙坝、沙嘴等;③堰堤型滩地,发育于较顺直河段,形成天然堤;④平行鬃岗型滩地,为堰堤型滩地与河曲型或汊道型滩地的过渡类型,表现为一系列平行鬃岗系统,鬃岗之间为浅沟、洼地或湖泊。
图3.7 河流横断面示意图
(a)窄深断面;(b)抛物线形断面;(c)主槽偏向一侧;(d)主槽居中
1.单式断面
只有主槽而无滩地的断面为单式断面,河流的水面宽度随水位的变化是连续的或渐变的,如图3.7所示。其中图3.7(a)是窄深断面,一般山区河流的上游顺直段多属此类断面;图3.7(b)为近似抛物线形的单式断面,河流中下游的顺直河段多属此类断面。单式断面的河床相对比较稳定,河槽为单一的冲淤变化,水位与断面各项要素(水面宽、过水断面面积、水力半径等)间为单一的连续变化的关系。
2.复式断面
既有主槽又有滩地的断面称为复式断面,河槽水面宽随水位的变化有突变,如图3.7所示。其中,图3.7(c)主槽偏向一侧,此类断面多出现在河流的弯曲段;图3.7(d)为主槽居中,两边有近于对称的较宽滩地,滩地两边均有人工河堤,此类断面多为人工排水河道或人工运河。复式断面洪枯水位相差悬殊,河床处于不稳定状态。水位与各水力要素间的关系呈不连续变化。特别是主槽与滩地部分水力条件悬殊较大,在河道流量演算时,应考虑高低水位时演算参数的差异。(www.xing528.com)
3.3.1.2 水面横比降与横向环流
1.水面横比降
由于地球自转及河道弯曲离心力的作用,河道横断面的水面并非完全水平,河道水流除向下游流动外,还存在垂直主流方向的横向流动,一般用水面横比降表示。水面横比降指左右岸水面的高程差与相应断面的河宽之比。水面横比降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偏转力;二是河流弯道离心力。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偏转力是主要原因。
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偏转力垂直于物体运动的方向,物体的运动在其作用下发生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地球上的河道水流也不例外。地转偏向力方向指向右岸,计算公式为
北半球的河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河道中的水流向右岸流动,造成过水断面上右岸的水面高于左岸的水面,形成横比降。在横比降的作用下形成超压力,方向指向左岸。超压力正比于横比降Jc,即:
式中:Jc为超压力;G为运动水流的重量;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2.横向环流
在地转偏向力和超压力的作用下,河流表层的水流将向右岸流动,底层的水向左岸流动,它们构成一个横向环流。它与河轴垂直,表层横向水流与底层横向水流的方向恰好相反,在过水断面上它们的投影构成一个封闭的环流。实际上,横向环流与纵向水流结合起来,成为江河中常见的螺旋流。这种螺旋流使平原河道的凹岸受到淤积,形成浅滩,直接影响取水口位置的选取。
河流上述情况造成的横向环流,使水流不仅具有下切的能力,还有侧向侵蚀的能力,这对认识河流地貌的形成与河流治理具有重要意义[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