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华北平原生态安全获得成功:太行山区土地重披绿装

华北平原生态安全获得成功:太行山区土地重披绿装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及人为破坏,一度,太行山林草植被锐减,水土流失严重,影响到华北平原的生态安全。25年过去,工程区730多万公顷土地重新披绿,森林覆盖率由11%提高到22.4%,森林质量显著提升,林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条件。河南省太行山区位于河南西北部,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生态承载力较低,水土流失严重。

华北平原生态安全获得成功:太行山区土地重披绿装

太行山,耸立于北京、河北、山西、河南之间,既为华北平原抵御着西北寒潮的袭击,又接纳着来自东南的暖湿气流,生态作用十分重要。但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及人为破坏,一度,太行山林草植被锐减,水土流失严重,影响到华北平原的生态安全。为此,我国从1994年开始全面实施太行山绿化工程。

和天保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一样,太行山绿化工程是我国正在实施的林业重点生态工程。25年来,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1%提高到22.4%,森林质量显著提升,林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翻开地图,太行山东临华北平原,西面黄土高原,耸立于北京、河北、山西、河南之间,既抵御着西北寒潮的袭击,又接纳着来自东南的暖湿气流。历史上的太行山,曾经郁郁葱葱,然而,由于后来的自然条件变化及人为破坏,太行山林草植被锐减,水土流失严重。1987年,以改善生态、富山保川为目的,以加速绿化太行为重点的太行山绿化工程开始在40个县试点。1994年,太行山绿化工程全面铺开。

翻阅史料,河南太行山区曾林海浩瀚、山清水秀,《诗经·商颂·殷武》中用“陟彼景山,松柏丸丸”描述了安阳西部山区松柏挺拔参天的盛景。殷墟甲骨文中曾有打猎时捕获一头大象的记载。

水经注》提到沁阳济源一带时,有“翠柏荫峰,清泉灌顶”“峰次青松丹青绮分”的描写,显示生态系统良好。直到唐末宋初,太行山仍是郁郁葱葱。随着历史的变迁,由于人口繁衍、毁林拓田、战乱频繁等原因,森林不断遭到破坏。北宋时曾在林州设两个伐木机构,每个机构有五六百人之多,森林之盛和毁林之烈可想而知。到了明代,太行山丘陵浅山区已难以见到大片森林。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军侵华期间实行的“三光”政策,更使这里剩下不多的森林遭遇灭顶之灾。历史遗留给太行山、遗留给后人的,是满目疮痍、生态恶化的凄凉惨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太行山森林逐步开始恢复,但因积重难返,多数地区山河面貌依旧。尤其是约占八成面积的低山丘陵区,交通方便,人口稠密,开发较早,人为破坏严重,仅剩零星小片疏林。25年过去,工程区730多万公顷土地重新披绿,森林覆盖率由11%提高到22.4%,森林质量显著提升,林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条件。(www.xing528.com)

山西省太行山绿化工程占整个太行山绿化工程的3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山西省太行山区森林覆盖率只有5.5%,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山西省太行山绿化工程一期工程共完成造林绿化2520万亩;二期工程于2001年开始实施,到2010年造林绿化面积达1054万亩;三期工程时间跨度从2011年至2020年,规划完成营造林面积1189.3万亩。

河南省太行山区位于河南西北部,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生态承载力较低,水土流失严重。1994—2018年,河南省太行山绿化工程实际完成营造林面积18.1万公顷。工程的实施,显著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森林面积大幅增加,森林结构和林分质量进一步得到优化和提高,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自然灾害大量减少,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

经过多年努力,河北省太行山区森林覆盖率由工程实施前的13.1%提高到现在的30%,森林面积由当初的786万亩增加到现在的1800万亩。

太行山海河水系支流具有河源短、比降大的特点,加之河道密集,又缺乏森林覆盖,河流平时干涸断流,但一遇暴雨洪水就如猛兽般奔涌而下。工程实施以来,太行山区水土流失面积由7200多平方千米减少到3400多平方千米,每年减少土壤流失量800多万吨,彻底改变了过去“土易失、水易流”的状况。干旱、冰雹、洪涝等自然灾害也明显减少。据统计,1994年,河南省太行山绿化工程区水土流失面积是17.06万公顷,经过20年的工程建设,2013年工程区水土流失面积是10.81万公顷,减少了36.64%。“太行山绿化工程启动以来,累计完成造林730多万公顷,根据相关推算,太行山绿化工程每年至少可蓄水11亿立方米。”[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