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个南方丰水多涝少地、西北干旱少雨多地的国家。总的来说是世界上水资源紧缺的13个国家之一。人均占有水资源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耕地面积水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我国北方16个省(市、自治区)人均水资源量只有300~400立方米,西北地区更是严重缺水。降雨量在600毫米以下的耕地面积约为8亿多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64%,而水资源却不到全国的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受旱作物面积达4亿亩,全国农村有6500万人饮水困难。由于干旱少雨,我国大西北的沙漠化土地面积逐年扩大,到1998年底,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262.2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占全国旱地面积的近80%。而长江流域以南区域,土地面积占全国的36.5%,耕地占36%,人口占54.7%,水资源占全国的81%,人均水量为3438立方米。而在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等流域,土地面积占全国的10%,水资源占全国的21%,每年有600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白白付诸东流。
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与城乡工农业生产需求上的矛盾,我国已经修建了许多跨流域或长距离的调水工程。20世纪60年代我国先后修建了京密引水渠工程,向深圳、香港供水的东深供水一期工程,向厦门供水的北溪引水工程等;80年代建成长234千米的引滦入津、入唐工程,珠海磨刀门向澳门供水工程,长290千米的引碧入连工程,引青济秦工程,引黄济青工程;90年代建成东深供水三期工程,引黄入卫工程等。
1952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听取原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同志关于引江济黄的设想汇报时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从此,拉开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大幕。
1958年到1960年的3年中,中央先后召开了4次全国性的南水北调会议,制定了1960年至1963年间南水北调工作计划,提出在3年内完成南水北调初步规划要点报告的目标。
1978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陈云就南水北调问题专门写信给水电部部长钱正英,建议广泛征求意见,完善规划方案,把南水北调工作做得更好。1978年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正式提出:“兴建把长江水引到黄河以北的南水北调工程。”
1991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南水北调”列入“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四次代表大会把“南水北调”列入中国跨世纪的骨干工程之一。
1995年12月,南水北调工程开始全面论证。(www.xing528.com)
2000年6月5日,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有序展开,经过数十年研究,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定为西、中、东三条线路,分别从长江流域上、中、下游调水。2002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要求抓紧实施。同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按照规划,南水北调工程“三路大军”从长江下游、中游、上游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线路调水,规划调水总规模448亿立方米,相当于北方多了一条黄河。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东线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于2001年修订完成,东线工程通过江苏省扬州市江都水利枢纽从长江下游干流提水,沿京杭大运河逐级翻水北送,向黄淮海平原东部和胶东地区和京津冀地区提供生产生活用水。供水区内分布有淮河、海河、黄河流域的25座地市级及其以上城市,据1998年统计,区内人口1.18亿,耕地880万公顷。
长江是东线工程的主要水源,质好量丰,多年平均入海水量达9000多亿立方米,特枯年6000多亿立方米,为东线工程提供了优越的水源条件。淮河和沂沭泗水系也是东线工程的水源之一。规划2010年和2030年水平年多年平均来水量分别为278.6亿立方米和254.5亿立方米。
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扩大规模,向北延伸。规划从江苏省扬州附近的长江干流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以及与其平行的河道输水,连通高邮湖、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并作为调蓄水库,经泵站逐级提水进入东平湖后,分水两路:一路向北穿黄河后自流到天津;另一路向东经新辟的胶东地区输水干线接引黄济青渠道,向胶东地区供水。从长江至东平湖设13个梯级抽水站,总扬程为65米。
中线工程: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调水,在丹江口水库东岸河南省淅川县九重镇境内的工程渠首开挖干渠,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华北平原中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荥阳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北京市颐和园团城湖。中线工程输水干渠地跨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个省、直辖市,为沿线十几座大中城市提供生产生活和工农业用水。供水范围内总面积15.5万平方千米,输水干渠总长1277千米,天津输水支线长155千米。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相机向黄河下游补水。
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