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亚洲脉动:蒙古崛起与征伐

亚洲脉动:蒙古崛起与征伐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3世纪,蒙古民族在成吉思汗的领导下,冲出高原,掀起一股股强劲的扩张浪潮。而在13世纪前后,蒙古高原地区旱灾频发,对游牧经济打击很大。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各部,建立蒙古汗国,标志着蒙古民族的初步形成。在蒙古汗国对外扩张之初,出于共同的渴望和征战的需要,蒙古贵族之间十分团结。[30]然而,过去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一次来自亚洲内陆蒙古高原的脉动竟然缘起于气象灾害。

亚洲脉动:蒙古崛起与征伐

13世纪,蒙古民族在成吉思汗的领导下,冲出高原,掀起一股股强劲的扩张浪潮。短短半个世纪以内,蒙古铁蹄就踏遍了大半个欧亚大陆,毁灭了无数的文明和民族,造成人类中古时代政治文化和地理上的巨变。它不仅极大地影响了蒙古民族的历史进程,也在人类文明演进的轨迹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

美国地理学家亨丁顿在1910年出版了《亚洲的脉动》(The Pulse of Asia)一书,认为13世纪蒙古人大规模向外扩张是由于居住地气候变迁和牧场条件日益变坏所致。虽然在史料(尤其是中文史料)的运用方面,《亚洲的脉动》还存在许多不足甚至是错误,但其观点还是颇有可取之处。

早在公元7世纪前后,蒙古族的祖先“蒙兀室韦”或“蒙兀部”,就在近额尔古纳河南岸一带活动。因为受到突厥回鹘贵族的压迫,一部分人乃于8世纪初西迁到鄂嫩、土拉、克鲁伦三河发源地大肯特山一带,而另一部分人则迁到阴山地区。蒙古人的畜牧技术比较落后,直到13世纪初仍旧没有保护和容纳牲畜的围栏,不准备干草等冬储饲料,只是将牲畜放牧于旷野中,逐水草而移动。这种方法是无法抵御夏季干旱和冬季雪灾的,即使是平常年份,冬季因为降雪也会失去20%~30%的羊群,这些地区的蒙古人经常出现饥馑。而在13世纪前后,蒙古高原地区旱灾频发,对游牧经济打击很大。尤其是1248年,草原大旱,河水尽涸,野草自焚。

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各部,建立蒙古汗国,标志着蒙古民族的初步形成。但是蒙古汗国是一个以分散的流动的游牧业为经济基础的草原国家,这决定了蒙古汗国政权的不稳定,在遇到自然灾害的打击时,如果没有其他物资来源满足人畜需要,蒙古汗国很容易像匈奴、突厥等游牧国家那样瓦解,这对刚刚形成的蒙古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是不利的。因此,一方面,为了保护草场,蒙古人颁布了法令,破坏草原、烧荒毁草的人,要被处以诛其家的重刑,惩治十分严厉。另一方面,蒙古贵族积极实施武力扩张和抢掠的国策,通过向外侵袭,以消减灾害的影响。(www.xing528.com)

成吉思汗鼓励其子孙向外扩张时说得很明白:“天下土地之广大,河水众多,你们尽可以各自去扩大营盘,占领国土。”蒙古汗帝国成立后,成吉思汗通过千户制这一基本军事单位和行政单位,取代了旧时代的氏族或部落结构,奠定了向外扩张的基础。成吉思汗建国时,《蒙兀儿史记》记载:“除附马外复授同开国有功者,九十五人为千户。”《元史·兵志》记载,蒙古汗国设有七十二千户。《元史·术赤台传》云:“朔方既定,举六十五人为千夫长,兀鲁兀台之孙曰术赤台,其一也。”[28]《史集》则记载,成吉思汗晚年有129个千户。依《史集》的记载,以一户五口人计算,即使到成吉思汗晚年,蒙古各部的人口总计也不过80多万。此后,随着蒙古军队一次次的征伐,其所控制的人口不断增加,更多的千户是由被打破血缘关系的不同部族的人民混合而成,原来群雄争战时期人数众多的大部,如泰赤乌、蔑儿乞、塔塔儿、克烈、乃蛮等,在被成吉思汗征服后,其所属人民都被分赐给蒙古各贵族,草原各部残存的血缘氏族组织进一步瓦解。

在蒙古汗国对外扩张之初,出于共同的渴望和征战的需要,蒙古贵族之间十分团结。贵由汗时代出使蒙古汗廷的西方传教士普兰诺·加宾尼记载说:“他们相互之间表示相当尊敬,十分友好地相处,他们乐意互相共享他们的食物,虽然他们的食物并不是很充足。”[29]从公元1217年至1258年的近半个世纪中,蒙古帝国以蒙古大汗为中心,通过三次西征,先后征服了今咸海以西里海以北的钦察、花剌子模和东起阿尔泰山西至阿姆河的西辽、畏兀儿,建立察合台汗国;鄂毕河上游以西至巴尔喀什湖的乃蛮旧地,建立窝阔台汗国;伏尔加河流域的梁赞、弗拉基米尔莫斯科基辅等公国,建立钦察汗国;两河流域的伊朗、阿富汗、叙利亚,建立伊利汗国,史称四大汗国。武汉大学赵林教授指出:“蒙古人的征服是人类历史上来势最凶猛、波及范围最广泛、为时最短且破坏性最大的游牧民族入侵浪潮。……给从中国到西欧的各个农耕文明圈中的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30]然而,过去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一次来自亚洲内陆蒙古高原的脉动竟然缘起于气象灾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