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是我国最早的王朝。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的《夏商周年表》,我国的夏代始年约为前2070年,夏商分界约为前1600年。由于流传至今有关夏代的史料十分匮乏,并且尚无确定的考古遗存,因此,曾经有许多学者怀疑夏王朝是否真正存在过。但是《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的夏代世系与该书《殷本纪》中记的商代世系一样明确,而商代世系在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得到证实,因此,《史记·夏本纪》中所记的夏代世系被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可信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从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考证,其结论基本上是令人信服的。
夏王朝最后一位君主桀,名癸,或称履癸,桀是商汤给他的谥号,意为“凶猛残暴”。夏桀文武双全,用双手可以把铁钩拉直,但他荒淫无度,暴虐无道。其父发在位时,各方诸侯已经不来朝贺了,外患不断,国内矛盾也日趋尖锐,民不聊生,危机四伏。在这种情况下,夏桀仍然不思进取,无意进行改革,挽救危局。在他即位后的第三十三年,发兵征伐有施氏,有施氏抵挡不住,进贡给他一个美女,名叫妺喜。桀十分宠爱妺喜,为她建造了富丽堂皇的宫殿楼台,而这些负担都落在百姓的身上,人民痛苦异常,敢怒而不敢言。桀还重用佞臣,排斥忠良,有个名叫赵梁的小人,专门投桀所好,教桀如何享乐,如何勒索,残害百姓,得到了桀的宠信。
桀即位后的第三十七年,东方商部落的首领汤将一个德才兼备的贤人伊尹引见给桀。伊尹以尧、舜的仁政来劝说桀,希望桀体谅百姓的疾苦,励精图治。桀根本听不进去,伊尹只得离去。到了晚年,桀更加荒淫无度,据《韩诗外传》记载,夏桀建造了一个大酒池,池中可以运船;堆起的酒糟足有十里长,池中之酒可供牛饮者三千人,宫人醉酒而溺死在池子里的事情时常发生。桀就这样带着一大群男女杂处在池内,一个月不上朝。太史令终古哭着进谏,桀反而很不耐烦,斥责终古多管闲事,终古知夏桀已不可救药,就投奔了商汤。
夏桀手下有个叫关龙逄的臣子,听到老百姓的愤怒声音,便对桀进谏说:“古代的君王,讲究仁义,爱民节财,因此国家久安长治。如今国王您如此挥霍财物,杀人无度,您若不改变,上天会降下灾祸,那时定会有不测的结果,恳请国王改变这种情况。”言毕,关龙逄立于朝廷不肯离去。夏桀大怒,命人把他囚而杀之。关龙逄因忠谏被杀,在夏王朝内外引起很大不满,很多人都不敢直言进谏,只想远远离去。
夏桀认为他的统治永远不会灭亡。他说:“天上有太阳,正像我有百姓一样,太阳会灭亡吗?太阳灭亡,我才会灭亡。“他还召集所属各部首领开会,准备发动讨伐其他部落的战争。桀日益失去人心,弄得众叛亲离。臣民们纷纷指着太阳咒骂夏桀说:“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意思是说,你几时灭亡,我情愿与你同归于尽。
在这种形势下,东方商部落的首领汤用贤臣伊尹和仲虺为左右相,积极治理国家,发展生产,整顿军事,准备灭夏。当时夏王朝总体力量仍然大于商部族。在这种情况下,商汤不马上正面进攻夏王朝,而采取先弱后强、剪除其羽翼的正确方针,为最后决战创造条件。他把第一个打击目标指向夏的属国葛,以替童子复仇的名义起兵灭葛,大大提高了政治威望。继而他又集中兵力逐次灭亡了韦、顾,并攻灭夏桀最后一个支柱,即实力较强的昆吾。这样商汤就完成了对夏桀的战略包围,打通了最后灭桀的道路。
大约在公元前17世纪初,九夷族忍受不了桀的残暴统治,纷纷叛离,使桀的力量大为减弱,汤和伊尹见时机成熟,就由汤召集部众,出兵伐夏,在鸣条(今河南封丘东)一举攻灭了夏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商朝。定都毫。(www.xing528.com)
汤建立商朝后,减轻征赋,鼓励生产,安抚民心,使商的势力扩展至黄河上游,成为一个比夏朝更强大的王朝。但令人遗憾的是,商朝建立不久,国内便发生一场旱灾,旱情持续长达七年之久,这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管子·轻重篇》说:在这持续七年的大旱中,人民只能卖子求食。《汉书·食货志》也记载说: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及《竹书纪年》等先秦文献也都记载了这次大旱灾。
连续七年的大旱,对立足未稳的商王朝来说,无疑是最严峻的考验。当时,烈日暴虐,河水干涸,草木枯萎,禾稼不生。旱情发生之初,官府还组织百姓抗旱,打井开沟、引水灌田。但随着旱情的日益加重,这些措施已无济于事。于是,百姓被迫四处逃荒,饿殍遍野。
商人信占卜,当时的卜辞中有久不雨,是上天惩罚的记载。商朝统治者笃信神灵,自旱灾发生后,商王汤即命人在郊外设置祭坛,每日进行“郊祭”,祈求上天降雨。“郊祭”的仪式大致是这样的:燃烧木柴,用牛羊猪狗等牲畜作上供的牺牲。祭祀时,史官手捧盛满牛羊等肉的三足之鼎,虔诚地向天地山川祷告:“是否因王政事无节制法度?是否因让百姓遭受了疾苦?是否因官吏受贿贪污?是否因小人谗言流行?是否因女人干扰政事?是否因王宫修得太奢侈?为何还不降雨普度百姓呢?”这六个“是否”,其实是史官受汤之命,陈述六条责备自己的事,以求天帝鬼神赐予甘雨。但尽管史官日日苦苦郊祭哀求,上天毫无下雨的迹象。
大旱持续至第七个年头时,商汤命史官在一个叫桑林的地方设立祭坛,亲率伊尹等大臣举行祭祀求雨,但还是没有效果。于是,商汤命史官占卜,占卜的结果是:这种烧柴祭天需用“人牲”。所谓“人牲”即人祭,就是将活人放在柴上焚烧,以此感动天地鬼神。
汤听后沉思片刻道:“我祭祀占卜求雨,本为救民,怎可用他人去焚烧呢?用我自己来代替吧!”说罢,便命人架起柴堆,让左右将自己的头发、指甲剪掉,淋浴洁身,向上苍祷告说:“我一人之罪,不可累及万民;若万民有罪,也由我一人承担。不要因我一人的无德,祸殃百姓万民。”祷告完毕,汤便毅然坐到柴堆上,命左右点火。正在此时,突然乌云翻腾,澍雨大降。
这场大雨当然不可能是商汤求雨的结果,应该纯属巧合。但商人都认定这是汤勇于牺牲自己而感动了上苍,才降下甘露,救济万民。商汤求雨,或称桑林之祷,罪己舍身,救济子民,不愧为后世统治者的榜样和楷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