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礼县教育事业巨擘,礼县中等教育主要奠基人

礼县教育事业巨擘,礼县中等教育主要奠基人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从筹建到建成后三年期间,县教育科长刘文郁兼任校长,开始招生后,因教师奇缺,县长邹维枚和后任县长刘剑白也兼任教师。祖父接替刘文郁先生校长职务时,学校专职教职工不到十名,可谓百废待兴。祖父一生倾注教育,是本县公认的礼县中等教育主要的奠基人之一,为礼县一中的创建做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祖父是礼县教育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一代宗师。祖父的事迹后来被收入《甘肃省教育名人大辞典》。

礼县教育事业巨擘,礼县中等教育主要奠基人

1940—1942年,工程历时两年的礼县县立初级中学正式建成(礼县一中前身,1956年8月始设高中部),学校是由县城西北角万寿宫和官寺改建而成(具体方位就是现在的行政中心礼堂)。县立初级中学的创办,改写了礼县没有中学的历史。学校从筹建到建成后三年期间,县教育科长刘文郁兼任校长,开始招生后,因教师奇缺,县长邹维枚和后任县长刘剑白也兼任教师。1943年,时任礼县县长的刘剑白三顾秦州,亲自将祖父接回礼县,聘任为县立初级中学校长。祖父接替刘文郁先生校长职务时,学校专职教职工不到十名,可谓百废待兴。

祖父到来后,在礼县初级中学的基础上大力革新。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聘请了大量优秀教师,其中不乏名流,如张尔如(南开大学毕业,周恩来同学)、周燕生等。又建立开设了代数物理英语美术体育等许多新学科,短时间内将一所资源匮乏的学校创办成一所初具规模的中学,为一中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期间又与战时国立第五中学初中部教师加强联系(校址在今县一中旧校,1945年抗战胜利后撤离礼县),聘请他们来校授课,宣讲抗战形势,同时以学校为阵地,创办校刊《漾波》学报,宣传民主进步思想,带动了一大批礼县的知识分子,营造了一个自由包容的学术氛围。

祖父在县立初级中学的六年时间里,以校长身份亲自执教,他学识渊博,讲课风趣,深受学生欢迎。由于治校有方,治学严谨,教学上倡导“熟读精思,严格磨砺”,在他的影响下,学校重视培养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采取严格考试措施,奖励优异学生,学校秩序井然,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为礼县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其中赵升甲、丁维祯、宁文举、赵崇德等为其门生中的佼佼者。

祖父平易近人,在生活中对学生很是关怀友爱,常常以自己的工资接济贫困师生。当时天水陇南一带征兵严重,年轻人被迫逃离家乡,祖父便利用县中和自己的社会影响,庇护收留了许多青年,使他们免于战火,有一些更是成长为社会有用之才。其中就有书法家宁文举。宁为逃离征兵,从家乡西和县流落至礼县,祖父遇之收留家中半年之久,同吃同住,视为家人,后又带其入县中学,细心教导培养。1989年,我参加工作之后到宁老师家,他把祖父的照片与他父母的照片并排供着,其师生之情可见一斑。(www.xing528.com)

在1949年前夕货币贬值,教师薪水不给的艰难日子里,他曾多次捐助教职工。如张尔如教师,原是上海人,想回家无路费,祖父知道后便帮助他完成心愿,如此种种,不胜枚举。祖父也因此赢得了教职工的尊敬和爱戴。在县中学创建的困难时期,祖父更是将家中许多财产奉献给了学校,而对公物却是丝毫不动。有次为学校购买了一件钟表,祖母见制作精巧,欲留以家用,没想到祖父会勃然大怒,便马上把钟表还给学校。

1948年,因县政府拖欠学校教育经费,祖父据理力争,却受到县参议会的弹劾,被县政府以工作不力等因解除校长职务,激起学生义愤,引发了学潮。学生成立了护校运动委员会,全校罢课,并组织200余学生去天水专员公署请愿告状,甘肃省政府怕事态扩大,将祖父调任兰州,平息了学潮。

祖父一生倾注教育,是本县公认的礼县中等教育主要的奠基人之一,为礼县一中的创建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校长任上,他礼聘贤师,开设现代科学学科,使礼县中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学。可以说,祖父是礼县教育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一代宗师。祖父的事迹后来被收入《甘肃省教育名人大辞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