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潭水古镇二月会:历史久远,文化传承

潭水古镇二月会:历史久远,文化传承

时间:2023-08-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月会”历史久远,因资料缺乏,无法考证其确切的起源年代,但“二月会”唱大戏赶大集的传统始于民国初年。诵经、唱戏、赶大集是潭水古镇“二月会”的特色。太塘自古以来就是“茶马古道”上的名镇,看到眼前的这一切,犹如古镇当年繁荣景象的再现,潭水古镇“二月会”将历史文化和传统风俗得到了全面系统的传承和发扬。

潭水古镇二月会:历史久远,文化传承

洪波

潭水古镇——太塘,历史上曾是南宋大潭县治。这里一年一度的二月会,是先辈们为庆贺观音菩萨二月十九诞辰而设立的古规,素来称为“二月会”,会期四天。“二月会”历史久远,因资料缺乏,无法考证其确切的起源年代,但“二月会”唱大戏赶大集的传统始于民国初年。

据传说,起初庆贺观音菩萨诞辰只是在古镇皇觉寺倒楼上念皇经,后来皮影传入礼县才逐渐演皮影戏。民国二年(1913年),由合会八大头人发起捐资,民国四年四月初一,修起雕梁画栋的大戏楼,第一次在“二月会”上唱大戏,皮影戏逐渐被大戏取代,之后立为规矩,逢“二月会”必请专业戏班演大戏。1958年“大跃进”时期此戏楼被毁,从此只好每年二月会上临时搭台唱戏。2006年合会头人重新集资,于秋季破土,2007年2月8日竣工,又一次起造了一座比较兴时的大戏楼,此次建筑比此前的更加宏伟壮观。

诵经、唱戏、赶大集是潭水古镇“二月会”的特色。神圣的二月十九这天,雄鸡一唱,整个古镇便沸腾起来了。一阵晨钟响过之后,寺内不时传来悦耳的诵经声,虔诚的善男信女,争先恐后,接踵而来,给菩萨顶礼拜寿,祈求平安。其中有求功名的,有求家事吉祥的,也有求儿女的。把个卜卦的老僧累得满头大汗,口干舌燥,手忙脚乱。从黎明到红日偏西,远近香客络绎不绝。寺院中央宝鼎炉中香烟缭绕,碧雾浮空。大雄宝殿庄严肃穆,殿内两侧僧侣们身披袈裟,合掌肃立,木鱼声声,经声朗朗,此起彼伏,与观音殿之东两株参天松柏相互辉映,犹如人间仙境。山门外锣鼓喧天,鞭炮响彻云霄,往来人流通宵达旦,真是人山人海,把一个黄觉古寺围得水泄不通,此情此景令人心旷神怡,似乎忘却一切烦恼,消去一切忧愁。

改革开放以来,当地政府特别重视本地经济的发展,利用二月庙会,举办物资交流会,引来陕、甘、青、内蒙古、四川等省四方客商。每次物资交流会期间,成交额五百多万元,给地方经济注入了活力。(www.xing528.com)

早春二月,正值春播前备耕的大好时光。会上人流如潮水一般的涌动,来自省内外的客商云集古镇。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一排一排、一幢幢的各式帐篷内货物堆积如山,服装、蔬菜、水果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老年人喜看秦腔戏,青年人爱看内蒙古来的杂技表演。会场内外的人流声、叫卖声交织在一起,回荡山谷,使人震耳欲聋。河滩上停满了数不清的大小汽车和数以千计的摩托车。寺沟门前的树林里还有牲畜活禽市场,数百头骡、马、牛、羊、生猪和鸡鸭等,客商们相互评论,讨价还价,另是一种繁荣景象。山货市场更是品种繁多,数不胜数,如中坝的竹席、筐篮、筛子、竹笼等,白关的簸箕、栲栳、连枷、木条磨、犁头等,加箭岭的扫帚、背篼等,样样俱全。

夜幕降临,大小货摊、饭馆电灯照的如同白昼,每家的饭馆内坐无虚席,富裕起来的农民、进城务工回来的打工仔、打工妹三五成群,围坐餐桌,谈笑风生,餐桌上摆满了大鱼大肉,灯红酒绿,猜拳行令,边品尝各种美味菜肴,边谈着家乡的巨大变化。

太塘自古以来就是“茶马古道”上的名镇,看到眼前的这一切,犹如古镇当年繁荣景象的再现,潭水古镇“二月会”将历史文化和传统风俗得到了全面系统的传承和发扬。

作者简介:洪波,曾任礼县移民局副局长、县志办副主任等职,现已退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