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得来
自明宪宗成化九年(1473年)置礼县以来,赵赏瀛则是礼县有记载的第一位举人,是礼县水土养育的俊才。所以,礼县明清以来的地方志都将其收录记载,甚至立传,享千秋永祭。我作为其后代,对撰写礼县诸《志》的先辈们,油然而生敬意,他们不辞劳苦,广采博收,公正撰史,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然而,我多次研读清代以来存世的几部礼县地方志,并对照本族《族谱》和赵赏瀛母《陈氏墓志铭》稽考,发现对赵赏瀛的记载相互之间有诸多不符,需商榷。在此逐一列述,不妥之处,诚望健在的前辈们海涵、雅正,允再考。
清乾隆《礼县志略》记载:
赵赏瀛,万历己卯科,初授大同推官,升广西上石州知州。
清光绪《礼县新志》记载:
赵赏瀛,万历己卯科,初大同推官,升广西上石州知州。
民国《礼县新志》为其作传:
赵赏瀛,万历己卯科举人,初任大同推官,升广西上石州知州,政绩有声。庶瀛任河南太康县主簿,仕瀛任彰水县主簿,高瀛任直隶魏县训导,皆岁贡,赏瀛兄弟也。子永,附生,少亡,妻孙氏,年二十,截发刺目以明志,抚孤翰成立,翰由岁贡官宁海州州判。子一岩,以岁贡任绛县主簿,父殁,闻仆即归,庐墓三年。吾观赵氏一门,科第、功名、节妇、孝子,俱居邑乘之首,猗欤盛哉,洵吾邑之望族也。至民国十五年,奉文,赏瀛入乡贤祠。
1999年版《礼县志》,也为其作传:
赵赏瀛,礼县人,明万历己卯科举人。初任大同府推官,后升广西上石州知州,政绩有声。兄弟三:赵庶瀛任河南太康县主簿,赵仕瀛任彰水县主簿,赵高瀛任直隶魏县训导,皆岁贡生。子赵永,附生,少亡,妻孙氏,年二十,截发刺目以明志,抚孤赵翰成立,由岁贡生官宁海州州判。重孙赵一岩,以岁贡生任绛县主簿。
据《天嘉赵氏族谱》(后简称《族谱》)记载:
礼县永坪牌里赵氏,祖先蜀川绵竹县(今四川省绵阳市)人。明朝初年,宦游甘肃河西,不久,任秦州(今天水市)卫左所百户官,于是安家秦州。明成化九年(1473年)礼县置县时,移居于此,至今历时约五百四十余年。自明成化九年到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纂修《族谱》时的二百多年中,赵氏取得功名者12人,庠生、国学生各2人,庠员9人,耆宾、饮宾各1人,处士17人,为官者16人。赵赏瀛是本族中学历、官阶最高者。
高太祖讳永,公卒,遗子讳翰。二世祖讳翰,由选贡授山东宁海州半刺(州判别称),生子四,长讳一岚;次讳一喜,生子二,长仕瀛,贡士,任水县主簿,次住瀛,任鸿胪寺序班;季讳一山,由岁贡任襄阳府照磨,生子三,长位瀛,次席瀛,季庶瀛,任河南太康县主簿;四讳一岩,任绛县主簿擢县令,生子三,长尚瀛,贡士,任直隶魏县训导;仲当瀛,任知县;季赏瀛,登万历己卯乡试,初仕巴县知县,授大同府推官,补任重庆府推官,升广西上石西州知州,署理府事,生子二,长良,任鸿胪寺序班,次禄,贡士,未仕。
据赵赏瀛母陈氏墓志铭《明故孺人赵母陈氏墓圹志铭》记载:
(陈氏)嘉靖壬寅(明嘉靖二十一年农历壬寅年,即1542年。)生大同君(赵赏瀛),邑大夫眉山进士高君光见,警曰:英物也,必兴赵。(赵赏瀛)中己卯乡试亚魁(古指科举考试中乡试第六名,称为亚魁),监察御史赵公楫树之坊匾曰:光天荒。为礼以前所未有也。(赵赏瀛)遂谒官(天官,唐武后光宅元年改吏部为天官,因此后世亦称吏部为天官),授大同府推官。大同古朔方地,在三关外,邻明事繁。叔父(赵赏瀛父赵一岩号素公)志操高洁,膺选贡游太学谒诠部(吏部的别称),除绛县尉,郁郁不乐。生三男,二蒙(前妻蒙氏)出,孟尚瀛,魏县丞,娶郭氏,仲当瀛,阴阳学训术(明代县级地方阴阳学官名称。明地方设立阴阳学官,府级称正术,州级称典术,县级称训术),娶刘氏,俱先卒,(陈氏生)季子赏瀛,即大同君,娶彭氏,副赵氏、郑氏。孙男女十五人,孟七仲三。大同君五,男承益聘庠生郭浦女,二未聘,三聘蒋指挥重光,荫袭荫,四聘张汝浩,子杰。(www.xing528.com)
纵观以上对赵赏瀛的记载,乾隆《礼县志略》记载简略,光绪《礼县新志》承袭前志,没有变化。这两部方志除未记载其在重庆府任推官外,还将广西上石西州,记为广西上石州。民国《礼县新志》为其作传,记述详细,评价颇高,但与《族谱》和《明故孺人赵门陈氏墓旷志铭》中记载不符甚多。1999年《礼县志》是在民国《礼县新志》基础上的増减,又进行了辈序推述,但辈序与《族谱》记载不符。我以为礼县诸志之间有继承性,对其记载都来源于《族谱》,志书纂修者都读过并且都作了序,所以《族谱》与《明故孺人赵母陈氏墓圹志铭》的记载可信度比礼县现存的几部地方志更显得真实可靠。
那么赵赏瀛生平应是:
赵赏瀛,字仙洲,明嘉靖二十一年壬寅年,即1542年出生,今礼县永坪牌里村人。其曾祖父赵永,博士员,少亡,遗孤赵翰。祖父赵翰,字文林,由选贡授官山东宁海州(今山东威海市)州判,生子四人,第四子为其父赵一岩,号素菴公,以选贡任绛县(今山西运城市绛县)县尉,生子三人,季子为赵赏瀛。
明神宗万历七年(1579年),赵赏瀛己卯科乡试中举为亚魁,此时已是礼县立县一百零六个年头了,但他却是礼县置县后的第一位举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授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市)推官,万历二十年(1592年)补任重庆府(今重庆市)推官,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得到“圣天子临轩”召见,升广西上石西州(明朝广西思明府上石西州,州治在今广西崇左市宁明县。)知州,署理州事,政绩卓著。同父异母兄二人,长兄赵赏瀛,贡士,任直隶魏县(今河北邯郸市魏县)丞,次兄赵当瀛,任阴阳学训术。生子四人,承益聘庠生郭浦女,二未聘,三聘蒋指挥重光女,袭荫得官,四聘张汝浩。儿子赵良,任鸿胪寺序班,赵禄,贡士,未出任。孙子赵杰。
先祖赵赏瀛的一生,做官“清、慎、勤”,三次在县、州、府任职,多方磨炼廉洁奉公的意志,有无穷的报效国家之心,得到了朝廷、同僚以及当地百姓的肯定与赞颂。
在万历十七年(1589年)就任大同府推官后,他励精图治,得到好评:“大同古朔方地,在三关外邻,明事繁。大同君(即赵赏瀛)刷奸剔蠹,祥刑理冤,上下悦服。”
万历十八年(1590年),“大同君奉使北番,持节虏庭,扬扬抗礼,顺义王见其丰仪郑重,欵施独优。旋值孺人诞辰,乃陈御赐金币及虏酋赠,仪称觥,拜舞融融洩洩。”为朝廷争了光,受到了皇帝的赏赐。
当时,奉皇帝敕令督理延宁边(今宁夏)粮储,户部陕西司郎中喻思恪称赞道:“川之东,刑得其平,野老无冤声。实赖天水(当时礼县隶属秦州管辖)赵君仙洲,为川之东司理(主管狱讼刑罚的官员,明时用为对推官的别称。)。赵君为名司理之在清朝,如欧阳修之在宋。”
时任中宪大夫、巡抚江西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曹大野,在《赠司理赵公北上奏最暨鲁王母霜节序》中说:“其居官以清、慎、廉著称,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得到圣天子临轩召见,独宠锡之隆。”并且,曹御史对其在重庆府的政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高度的评价:
赞扬其处理政务,日理万机,得心应手,才能出众。他说:“迩日,勘郎州事少,司马公偕两赞画奉命西来,驻节我渝。一时,蜀两台及川贵两省监司,帅臣辐辏鳞集。公以巴尹缺,代庖巴邑。攸萃之日,既理刑名,复视政事,入而运筹,出而送往迎来,干办军需,稽核兵马,盖夜以继日,席不暇暖。使他人处此,当形神俱惫矣,而公应之裕如,恢恢乎若庖丁解牛,砉然中节。其料播事,则若养由基之射矢,不虚发。公才堪烦剧,非遇盘根错节,奚以别利器若此。”
褒奖其办理案件,秉公刚正,为民执法。曹御史称赞道:“公之治狱,杀人者廉得其实,必当之罪,弗使漏网。其有匹夫、匹妇,向隅而泣者,公必为昭雪其冤,俾覆盆之下,得见天日,盖包孝肃于定国。”
歌颂其治理地方,体察民情,廉洁为民,社会安定和谐。曹御史如此说:“公之视事巴邑,节用爱人,靡所不至。虽军旅旁午,经费不赀,而公未尝徵派闾阎一丝,故诸皇华使者,辏集我巴,而市肆晏然,若不闻知。则公之大造巴人者,虽龚、黄、卓、鲁无以复过。”
赞其举贤用人,品德高尚。曹御史言说:“公折节下士,卓有古缁衣之风,推毂岩穴之夫,即昔所谓鲍叔山,公又奚让焉。而青衿之荷公陶铸者,尤济济也。”
曹御史感慨坦言:“公之佐我渝郡,其风裁若秋霜,其惠爱若阳春,异行种种,多端更仆,未能殚述。”
由此知,先祖赵赏瀛,为官清廉,执法严正,知人善任,荐贤举能,才能出众,人品贵重。同僚、百姓把他与欧阳修、养由基、龚遂、黄霸、卓茂、鲁恭、包拯、鲍叔山这些千古名人相提并论,可见名非虚传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