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祁山的具体位置,好在中国古代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郦道元在其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名著《水经注·漾水》篇中早已进行了全面、细致、客观的记载,是千年以来中国学人考察、研究祁山不容忽视的第一手古文献资料。
《水经注·漾水》篇曰祁山:“汉水北,连山秀举,罗峰竟峙,祁山在嶓冢之西七十许里,山上有城,极为严固,昔诸葛亮攻祁山,即斯城也,汉水径其南。城南三里有亮故垒,垒之左右犹有丰茂宿草,盖亮所植也。在上邦西南二百四十里。”
郦道元的此段祁山所在位置及其附近地理特征的记述,为后人考究祁山指明了方向。如何正确解读这段文字表述的实体祁山,成为揭开祁山神秘面纱、窥见其真实面目的焦点所在。
一是从所处位置考察祁山。
“汉水北,连山秀举,罗峰竟峙,祁山在嶓冢之西七十许里……汉水径其南”,“在上邽西南二百四十里。”北魏时期的“汉水”,一名“漾水”,即今日之西汉水,唐代前后曾称“嘉陵江”“西江”,发源于今天水市西南古嶓冢山(今齐寿山)西麓,向西南流经天水镇后向西流今礼县境内,从礼县县城开始向西南流,入铁笼山峡谷,后南流,至礼县雷坝乡折而东南流,入西和县……,干流总长177.2公里。祁山位于“上邦西南”,即今天水西南;“嶓冢之西”,即今天水西南齐寿山之西;“汉水北”,即今西汉水上游的北部地带;“汉水径其南”,即今从祁山南侧向西流过的西汉水。以上记载,与祁山堡城所在之祁山位置相合。(见图1)
二是从“祁山城”位置考察祁山。(www.xing528.com)
“祁山在嶓冢之西七十许里,山上有城,极为严固,昔诸葛亮攻祁山,即斯城也……”,说明祁山城就建在祁山之上。据笔者《论祁山古城及其名称的变易》一文考证:祁山古城地扼陇蜀要冲,位于礼县城东45华里处西汉水北岸的祁山之上,西距唐宋时期长道县治十里,东距盐官古城二十里,始建于西汉时期,今名祁山堡,城堡顶部建有祁山庙,现名“祁山武侯祠”,建城背景与西汉王朝防备匈奴南侵有关。祁山城名称几经变异,初称“祁山城”,北魏时为“祁山军”,宋代称“祁山寨”,南宋中期后称“祁山堡”至今。[9]
2004年春,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田野考古部、北京大学文博学院考古学系、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考古系五方联合考古队对以礼县境内为中心的西汉水主流域及其支流部分区域进行了细致考察,确定今祁山堡城所在地遗址东西长约350米,南北宽约100米,总面积约35000平方米。在武侯祠所在台地的断面上可以见到夯土遗迹以及灰坑、灰层等,并采集到仰韶文化晚期、常山下层文化红陶盆、罐残片以及战国至汉代的灰陶罐底、鼎足残件。[10]所记确为祁山古文化遗址。
图1 祁山位置示意图
三是从古“盐官城”位置考察祁山。
郦道元《水经注·漾水》篇在叙述祁山之前,曾提到位于祁山城以东的汉魏时期西县另一座重要名城盐官城时曰:“水北有盐官,在嶓冢西五十许里,相承营煮不辍,味与海盐同。故《地理志》云:‘西县有盐官是也。’”民国时期《西和县志》亦曰:“盐井城,在县北九十里,三国时名卤城,唐名盐井城。”汉代的盐官,即东汉、三国时期诸葛亮与司马懿曾经争夺过的西县著名的古“卤城”,“因嶓冢山(今天水市秦州区西南齐寿山)与盐官、祁山均在同一水系、路线上;又因北魏时期的盐官即三国时期的卤城,北魏时始称盐官,唐代亦称盐井城,今原名盐官,地址及地名至今未变,故可推知:祁山在西汉水北,即盐官以西二十里。考此位置,与今礼县东45华里的祁山村相吻合”[11]。也就是说,“祁山在嶓冢之西七十许里”,古盐官城在“嶓冢西五十许里”,七十里(嶓冢山)减去五十里(盐官)等于二十里(祁山),由此说明古盐官城(今礼县盐官镇)以西二十华里处即为祁山故地,所指同样为祁山堡所在之祁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