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门支道因张郃被箭木门谷[44]而闻名。该支道起于天水,沿耤河西行至木门谷(天水市西15公里普岔沟)南行,翻越北秦岭,顺西汉水支流稠泥河南下至礼县罗家堡,折西南顺西汉水河谷至今西和长道镇,或溯耤河继续西行至铁炉乡,向南翻越竹岭(耤河支流金家河与西汉水峁水河、永坪河的分水岭)进入西汉水支流峁水河谷,经杨家寺、红河、草坝至郑家上磨,在郑家上磨折向西南顺西汉水干流而下,经盐官镇、祁山堡至长道镇。木门支道是由渭河流域进入长江流域的最平坦、最宽阔的道路。
1.木门谷。木门谷的位置直接关系到木门支道的走向问题。郦道元《水经注》对其位置有详细的记述:耤水上源与支流金家河汇合后,至耤水支流南沟河汇入耤水前“右带四水,竹岭东得乱石溪水(今芦子沟),次东得木门谷水(今普岔沟),次东得罗城溪水(今韦家沟),次东得山谷水(今平峪沟),皆导源南山,北流入耤”[45]。乱石溪水即今芦子沟,罗城溪水即今韦家沟,木门谷水即今普岔沟,山谷水即今平峪沟。普岔沟在今天水市西15公里葛家新庄,其西侧的黄土台地上就是著名的西山坪遗址。由此可见,木门谷在今天水市西15公里的耤水流域。五代后唐时期,将唐末在天水市内设立的天水县迁移至今西汉水上游的天水镇东,木门谷地名也随者搬迁。因此,《方舆览胜》将木门谷误记为“去天水县十里”[46]的稠泥河谷。以后的文献延续了《方舆览胜》的错误。
2.竹岭。竹岭文献记载最早见于《水经注》。《水经注》记耤水经历当亭川(今天水市关子镇)和大弁川(天水市关子镇七十里铺)后,在今耤口与竹岭水(今金家河)汇合。竹岭水“出南山竹岭,二源通泻,东北入耤……右带四水,竹岭东得乱石溪水(今芦子沟),次东得木门谷水(今普岔沟),次东得罗城溪水(今韦家沟),次东得山谷水(今平峪沟),皆导源南山,北流入耤”[47]。由上可知,竹岭即乱石溪水(今芦子沟)以西、耤河支流金家河以南山岭,金家河与西汉水支流稠泥河、峁水河的分水岭。这段分水岭是由渭河流域翻越秦岭山脉,进入长江流域的海拔最低和坡度最缓的地段。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天成铁路翻越北秦岭的道路计划从这条路线通过。[48]在铁炉坡乡杨家窑、北具湾有一个低缓的翻越北秦岭的垭口,穿过这个垭口就进入宽阔的峁水河谷地。天水放马滩木版地图7号图将杨家窑水(耤河三级支流)标注为“苦史”;3、4、6号图将峁水河标注为“苦谷”,3号图“苦谷”注记左边还标有与交通有关的“宛道口甘五里”。[49]可见由耤河支流杨家窑水一带翻越竹岭至西汉水支流峁水河谷的交通早在先秦时就已经开辟。竹岭之得名,大概是古代气候温暖,竹子能够在这一带繁茂生长有关。处于该分水岭上的秦岭乡,今天仍然有一个叫竹林的地方,为古地名的孑遗。
3.六八图遗址与西县故城。木门支道翻越竹岭后,进入西汉水支流峁水河谷地的六八图遗址。“六八图—费家庄”遗址为西汉水上游三个早秦文化活动中心之一,位于“上寺河与下寺河汇流后由西北向东流的台地上。遗址东西长约400米,南北长约800米,面积约32万平方米,在遗址区中发现多处暴露的灰层、灰坑和其它遗迹现象,灰层厚0.5~2.5米,内涵丰富,遗物有鬲、罐等器物残片,多夹砂灰陶,饰粗细不同的绳纹,还有部分仰韶晚期的红陶片,周代的典型遗物有鬲、罐、盆、喇叭口罐等。[50]红河镇一带还出土过享誉中外的秦公簋及大量的五铢钱、刀币和铲币。《水经注》记阳廉川水(峁水河)众多支流“合成一川,东南流经西县故城北”[51]。六八图遗址位于“众川泻流,合成一川”后的阳廉川水(峁水河)之北,郦氏所说的西犬丘、西垂宫和西县古城的位置,可能就在这里。(www.xing528.com)
从该道上耤河流域的前仰韶文化遗址师赵村(天水市西7.5公里)、西山坪(天水市西15公里)[52]和西汉水上游的黑土崖看[53],木门支道南北两侧早在七八千年前就已经有文化联系。此后的仰韶文化、齐家文化等新石器遗址在耤河和峁水河谷地密集分布。[54]周秦汉时期,木门支道上的人类活动更加频繁,耤河河谷有天水市南城根春秋早期秦墓葬、[55]西山坪秦汉墓、[56]峁水河谷有焦家沟、六八图、石家窑、费家庄、花儿山、罗家坪、唐河口、唐河北口、马家台子、套边、庄窠等周、秦、寺洼和汉代遗址。[57]
史籍记载的木门道上的军事行动最早见于《后汉书》。东汉建武八年(32年),光武帝刘秀亲征割据陇右的隗嚣。隗嚣投奔西城的杨广。光武帝刘秀派吴汉、岑彭围攻逃奔西城的隗嚣,留盖延、耿弇攻上邦(治今天水市)。王元等从公孙述处请来蜀救兵,接隗嚣返回冀县(治今甘谷)。吴汉等粮尽退去,[58]“全师东归”[59]。有人推断,吴汉东归必经过上邽[60],所以吴汉当年退军时走的应该是木门道,即由峁水河谷之西城(今礼县红河乡六八图、费家庄一带)向北翻越竹岭至耤河河谷,再耤河南岸东进上邦。蜀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复出祁山伐魏,以木牛运粮,“(张)郃督诸军将至略阳(秦安陇城),亮还保祁山,郃追至木门,与亮交战,飞矢中郃右膝,薨”[61]。从这条史料推断,诸葛亮还保祁山的路线是由上邽(天水)溯耤河河谷西行至木门谷口,经今普岔沟、稠泥河南下,后折西南至祁山。义熙十二年(416年),刘裕进攻后秦姚兴。同年六月,仇池公杨盛帮助刘裕“攻陷祁山,拔之,进逼秦州。后秦将军姚平救之,盛引兵退。平与上邦守将姚嵩追之……嵩与战于竹岭,败死……”[62]杨盛进军和撤退的路线都是沿木门支道前半段而行。康熙十五年(1676年)六月,叛臣四川总兵吴芝茂听说清军攻下平凉,“从秦州遁,(抚远大将图海)遣将军佛尼勒败之牡丹园,又败于西和北山”[63]。佛尼勒追击吴芝茂的路线是从天水溯耤河西进,在秦州区太京乡南入普岔沟,向南翻山进入今稠泥河流域的牡丹园,走的依然是木门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